一直以来,我喜欢的作家中写作风格有很相似的两位,汪曾祺和沈从文。
在我看来,汪曾祺的文就好比是中国的水墨画一般,黑白两色却韵味悠长,留白很多但质朴纯真,至于沈从文的文,则是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雅致清新,字里行间有着湘西流水,江南月光的柔美动人。
而我今天想要谈的便是沈从文先生的《边城》。
这本书是几年前读过的,故事情节大都已经淡忘了,唯有湘西边陲如画的风景,夜晚如银的月光,繁密的虫声,溪面浮起的淡淡白雾,以及翠翠摘到的一片虎耳草,仍留在我的脑子里,那是我触到的第一个江南印象。
也因此,又打开这本书来,重温了一遍茶峒的故事。
茶峒的故事,简单却也曲折,宛若湘西的水。翠翠和爷爷,以及一条小黄狗生活在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里,爷爷每日撑船摆渡,送人来来去去,船钱却是“看着给”,来来往往,挣钱不多,却还要搭上好多的茶叶。
而翠翠,无忧无虑的长大了,却在“朦胧爱情”萌芽时,开始感受到小小的,若有若无的烦恼。
茶峒掌水码头的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大老和傩送二老同时喜欢上了翠翠,翠翠却只钟情于老二,于是梦里的她“摘了一大把的虎耳草”。可爷爷只知大老来求亲,却不知翠翠的心事。而两个年轻人却相约开始以唱歌的方式来赢取翠翠的心,天保自知唱歌不是弟弟的对手,便退出比赛乘船出行,淹水身亡。
顺顺开始对祖父冷淡了,他要傩送重新结一门亲事,可二老的心却一直在翠翠身上,遂赌气沿河下行,爷爷察觉此事,心中郁闷于某夜雷雨交加之夜去世,而在书的结尾,翠翠还在等待着二老。
等待着那个或许会来,或许不会再来的男子。
这便是茶峒的故事,简单却也曲折,宛若湘西的水。
爷爷淳朴善良,送人过岸,还要送人一袋茶叶;翠翠可爱天真,喜欢着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喜欢看出嫁的新娘子;天保兄弟两个,诚挚友好,以歌求婚,兄弟让婚,无一不体现出湘西人的民风淳朴,不谈功利。打动人的有茶峒的民风,茶峒的故事,还有湘西的风光。
古人写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放在湘西,这样的句子太浓了,在沈从文笔下,湘西的景致清雅秀丽,风光独特,“细雨依然下个不止,溪面上一片烟,”多的就是这样的清雅之景,就像“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一样,充满了野趣。
沈从文先生说,“我要表现一种健康,优美,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生命形式。”
而《边城》却恰恰表现种“美”与“爱”,语言风格质朴无华,方言土语,写的人也是湘西质朴的“乡下人”,故事并不跌宕曲折,亦无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但读之,却最能打动人心。
没有世俗交易,没有等级功利,就连爱情,也没有卿卿我我,海誓山盟之语,但愈是平凡,愈显其纯美可贵。
沈从文先生以其清新雅致的文笔,展现了茶峒的人情美,湘西的风光美,也表现了一种不沾世俗,不分等级,不爱功名的“爱”与“美”的美学,希望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湘西”风景,以及美好的山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