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
几场春雨后,天放晴了。
金灿灿的油菜花如黄色的瀑布,从一个个山头一路挂下来,直到沟底,绵延整个无根山。樱桃沟的樱花白了,如雪;花果山的桃花红了,似霞。
某日闲余,约好友两三人,且踏春去!沿途寻花问柳,不必多言。
至无根山顶,望乡台旁,见茂林修竹,幽静无比。遂入林中,天色骤暗,汗毛立竖,惊起长尾山茶鸟一对,相唤而去。众人目随鸟动,才见林中有一荒径,苔痕阶绿,不见人踪。个个好奇,欲探入。
一面临崖,极狭,才过人。路旁野花缤纷,路随峰转。竹林尽,树林密,约八百步,闻淙淙水声,如珮铃响。至前,乃山崖上一小泉,水沿碧草而下,跌入小潭,如井。有小鱼翔于石潭底。众人围之,捧水入口,极清洌。
稍息。再百二十步,小径随山势而下,也无人踪。恐有长虫,拾一竹枝在手,打草惊蛇而行。
山林尽,豁然开朗。
阳光明媚,蓝天白云,沃野一片,青青麦苗满山野,黑山羊散布其间,犹如黑珍珠,几处茅屋星布于山脚平地,炊烟正从瓦屋顶袅袅升起,青烟翠林。半山腰麦地里,一株野樱花粉红如桃,独自芬芳。你不来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若来了,便明白了颜色。好美的意境!
至樱花树下,田埂上,一清秀俊男,身形伟岸,鼻正口方,唇红齿白,面若敷粉,托腮望天。见众人至前,忙站立,屈身拱揖,笑问众人从何而来,将自何去?答曰:不辨东西,不知来去!众人问俊男,何故在此?笑答曰:牧云,亦牧羊。问此地何名?曰:“蜀养山居”耳!
“敢问兄台字号?”
“蜀山闲人,牧云居士”。
众人围观灿烂樱花,纷纷自顾赞叹。俄顷,有人欲觅俊男问路。众人乃寻,终不见!四围皆空山。个个目瞪口呆,称恍若梦境。
沿小石径款款蜿蜒而下,移步换景。众人以为遇天外之人,皆因紧张而不敢高语。二刻时许,及至茅屋前,一群黑鸡正觅食,公者冠红尾翘,甚雄伟,母者七八随之,可谓妻妾成群。墙下鸡窝内,全是绿壳蛋,状若玉石。
正观之,柴扉“吱呀”一声,已启。俊男满面春风,出得门来,笑脸拱揖相邀,余等随之而入。有人忙问:“顷刻不见,何故?”俊男答之:“客至,速回家煮茶矣!”
“俄顷不见,如飞乎?”
俊男笑而不答。
进得茅舍,极宽敞,中篾墙上挂一横幅------“田园居”,笔力遒劲,字态飘逸。字下,一根古木作为几案呈于堂前,四五个棕丝蒲团围之。一泥红炉正煮水,冒白烟。一细竹杆半支着木窗,草窗半卷,有花从窗处斜入,真可谓:“满山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梅入窗来”。茶几左边五步开外,竹书架上,线装古籍满墙。在书架下,一把古琴,呈在茶桌上,主人仿佛才起身。茶几右边约十步外,是一书案,上呈文房四宝,一幅“随缘”在中央,墨迹未干。斗笠、簑衣,鱼杆在后墙上逐一排开……
主客入座,主在上位沏茶。俄儿,一汤呈前,只见色如红酒,满屋茶香,浅入喉,味厚甘绵,口颊生津。忙问主人何茶?答曰:“彼人自种,自制,暂叫’蜀山古红’罢,山中无好物,只粗茶一怀,望众君笑纳,更无茶点,只有几枚自家鸡蛋,权作方便”。
面对如此高雅之人,顿感吾辈之粗砺了。
主人关公巡城,蜻蜓点水……
一泡色深红,如醇;二泡汤更佳,如醢;三泡香更浓,四泡色不减…..。不知不觉,两三个时辰已过,那茶汤还是如初泡时可人,香溢,众人称奇了。问此茶来历?俊男浅笑答曰:此茶乃蜀山独有,上千年古树,吸天地精华,日月之光乃成亦。
茶也醉人何须酒。个个面若桃花,互相取笑,胸中有团温暖,神清气爽,步态飘忽。至茅舍后,一湖有数亩,竹树绕岸,湖面如镜,山林全入,静谧得让人不忍说话。俊男领吾等至湖畔柳下,巨石上,盘腿面湖而坐,我们随之,阳光普照,不觉石冷,此时乃见:湖中倒影,蓝天下,现一山,山顶有白塔如剑,塔下红墙碧瓦禅院。个个面面相觑。问此是何景?答曰:“蜀州隋朝舍利白塔尔”。再问此湖何名?俊男答曰:“我唤作‘阳明湖’!”
再问之,则告余等人曰:“此湖每当月朗星稀的之午夜左右,时有发光,照彻群山,如白昼,古谓之:明月湖!,此湖无论春夏寒暑,不枯不溢已千年……”
一行人围湖徐徐观之,皆叹其奇矣。及至湖岸树林间,隐蔽处,深草中忽现一洞,不细看,乃不觉。洞高丈许,能容十来人,很深,顶偶有光,刚能视。摸壁拾级而上,百余阶,光亮处,在断崖壁面,极隐蔽,无怪乎我等不能发现了。出得洞口来,攀竹拾一足之宽土阶而上,行十余步,恰在樱花树下。
主人说:“我醉欲眠君且去,有空再来话桑麻!”
俊男与众人一一揖别,站在满树樱花下,依然牧云也牧羊。
我们沿来路返回,入得竹林,过小潭,又见那对山茶鸟,正在泉边长饮,惊飞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