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 中国心宇心理网
1、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基础理论学科。
2、心理发展包含如下方面的内容:
心理的种系发展指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扁.一般认为,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的出现就是动物心理开始的标志。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叫比较心理学
心理的种族发展
心理的种族发展指人类心理的历史发展。
个体心理发展
个体心理发展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3、通常所说的发展心理学指人的个体心理发展。
4、心理发展的性质:1.心理发展的整体性 2.心理发展的社会性 3.心理发展的活动性 4.心理发展的规律性
心理发展的规律性表现在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等方面。
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生后的第一年是个体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婴幼儿期属第一发展加速期;少年期(主要指青春发育期)是第二个加速发展期。
5、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两大重点问题:一是心理发展中各年龄阶段的特征;二是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6、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这是心理发展的动因,是心理发展的本质问题。
第二,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问题,这是心理发展过程的问题
第三,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问题
第四,“关键期”问题。
7、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
横向研究设计
横向研究设计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比较研究的设计方式,又称为横向比较研究。发展心理研究大多采用横向研究设计。
1.横向研究设计的优点:适用性和时效性。
2.横向研究设计的缺点:人为的联结性和可能存在组群效应:
纵向研究设计
纵向研究设计是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的长期的反复观测的设计方式,也称为纵向跟踪研究。
1.纵向研究设计的优点
2.纵向研究设计的缺点
纵横交叉研究设计
首先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横向研究,然后再对这些被试者进行纵向跟踪研究。
8、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
(一)跨文化比较研究
(二)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
(三)研究方法的整合
(四)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
9、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优生学的创始人高尔顿。第一,心理发展是受遗传因素决定的。第二,心理发展过程只是这些先天内在因素的自然显现。,第三,环境(包括教育)只起一个引发的作用,最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因素自我显现而已。
10、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华生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
第一,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第二,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第三,否认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1、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提出了各种折中的观点,被统称为二因素论。
第一,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
第二,把遗传和环境视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同等成分;看作是两种各自孤立存在的因素。
第三,企企图揭示各因素单独发挥作用的程度。
12、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
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是班都拉)。
主张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获得社会行为的,强调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
第一,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学习。
第二,替代性强化。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和被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失败或受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
13、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维果茨基创立的文化一历史理论指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由社会文化历素决定的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高级心理机能的制约因素维果茨基对心理机能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标志作出明确的论述,归纳为四个指标:
一是随意化,即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的形成和发展。
二是概括一抽象化,即心理活动抽象概括机能的形成和发展。
三是整体化,即各种心理机能相互作用并重新组合,形成高级心理结构。
四是个性化,即心理活动越发突出个性特征,凸显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
1.社会文化活动是智力发展的源泉
2.以语言为中介使心理活动发生质变
各种符号是人类的精神生产工具(心理工具),语言符号是使心活动得到质的变化的中介。
14、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维果茨基提出了三个重要的问题:其一是“最近发展区”思想;其二是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其三是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我们要确定儿童发展的可能性,不能只限于单一的发展水平,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的发展水平,是指儿童独豆活动时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两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学习的最佳期限的前提和条件如下:
(1)以个体的发育成熟为前提。
(2)要以一定的心理技能发展为条件。
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15、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
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是适应,“智慧就是适应”,“是一种最高级形式的适应”、他用四个阐述他的适应理论和建构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1.图式
图式即认知结构。“结构”不是指物质结构,是指心理组织,是动态的机能组织蠢,憾式具有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改造和创造的功能,以使主体有效地适应环境。
认知结构的建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进行的。
2.同化
同化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同化使图式得到量的变化。
3.顺应
应是当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就要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环境需要的过程。顺应使图式得到质的改变。
4.平衡
平衡是主体发展的心理动力,是主体的主动发展趋向。皮亚
杰认为主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的实质P
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最早的动作是与生俱来的无条件反射。
(四)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皮亚杰将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要素进行了分析,将之归纳为四个基本因素。
l.成熟
成熟指的是有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成熟。
2.经验
经验分为两种:一种是物理经验,另一种是数理逻辑经验。
3.社会环境
4.平衡化
16、心理发展过程:一、心理发展的连续论二、心理发展的阶段论三、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四、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17、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
皮亚杰把认知(智慧)发展视为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
1. 感知运动阶段(0 -2 )岁左右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
2. 前运算阶段(2 -6、7 岁)
这个时期,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以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1)泛灵论
(2)自我中心主义
(3)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4)思维的不可逆性
(5)缺乏守恒
3. 具体运算阶段(6、7 岁-11 、12 岁)
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及以后)
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形式运算阶段的思维特点如下:
(1)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
(2)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
18、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划分
(1)婴儿前期。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妁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2)婴儿后期。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
(3)幼儿期。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也有译为初创性),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
(4)童年期。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启质。。
(5)青少年期。这一段阶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的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
(6)成年早期。这一阶段的卞萝劣属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格。
(7)成年中期。这个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品质。
(8)成年后期。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智慧、贤明品质。
艾里克森划分年龄阶段的特点
(1)心理发展阶段是从出生到衰亡整个人生历程的划分。
(2).一维的发展阶段说,不只是一维的纵向发展阶段划分,还包括横向维度的人格发展。
(3)动态过程,即在人格维度上成功与不成功两极之间具有变化的空间。
(4)个体一生发展是连续一生的渐进发展进程,先前的各阶段发展得好与不好,会影响以后的发展阶段。
19、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是个体心理发展和促进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问题
儿童心理发展是内动力和外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20、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的核心在于,儿童早期发展对毕生发展的关键意义儿童早期发展是对个体长期发展影响最深远的阶段。这种观点包括:
第一,个体早期发展的优劣,对毕生心理发展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第二,儿童早期是独特的发展时期,婴幼儿身体、心理、社会性和情绪都经历了特有的发展里程。
第三,儿童早期的发展变化既迅速又显著。这些变化是个体获得动作、交流、游戏和学习能力的标志。
第四,个体发展的早期对负面影响(如营养不良、情感剥夺)最为敏感,且早期不良教养的后果可能持续终身。
关键期的概念最初是动物心理实验提出的。学者劳伦兹发现,小动物(如小鹅等)出生后在一个短时期内发生“印刻现象”,即将出生后看见的第一个对象的形象印入到脑中,并对其产生追随反应。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具有获得食物、得到安全的生耘价值。这种印刻现象只在出生后一定的短时期才能出现,所以把这段有限的时间称为关键期。
关键期的概念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习得某种知识和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而过了这个时期有关方面的发展会出现障碍,且难以弥补。
关键期用于生理特征和生理功能的发育和形成方面。
敏感期是指:在这段时间,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些方面发展迅速的时期。如果错过了敏感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发展比较缓慢。
敏感期用于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发展。
在2岁前,改善的儿童获益较大,追赶得更快,发展得也更完整。
21、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的后半期,德国的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定者。普莱尔于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被公认为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被视为科学儿童心理诞生的一个标志。
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文章的标题,可以认为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从此更为明确起来。
22、 婴儿期是指个体从由出生到3岁的时期。
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1个月的婴儿。新生儿是婴儿开始独立发挥生理机能、建立正常的生活节律,以维持生命机能的重要时期。
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具有明显的生存意义的无条件反射,第二类被认为是没有明显适应价值的无条件反射。
第一类无条件反射有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和定向反射等。
第二类无条件反射有抓握反射、行走反射、游泳反射、围抱反射和巴宾斯基反射等。佟
一般认为,第二类无条件反射对新生儿没有生物学意义,它们会在出生后的4 -6 '个月内自行消退。
无条件反射是智力发展最原始的基础。
新生儿的生活行为模式
新生儿大多遵循着睡眠一觉醒时的活动一啼哭这一周期性变化的生活行为模式。
新生儿的心理发生
三种见解:
第一,以感觉的产生为指标。
第二,以无条件反射为指标。
第三,以出现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为指标。
新生儿期看做是心理发生的时期。
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
动作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1.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
2.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指标
3.动作的发展使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
4动作的发展促进婴儿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婴儿的主要动作是手的抓握技能和独立行走。
手的抓握技能发展的要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
独立行走是婴儿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着普遍的原则和顺序:有从上到下发展的头尾原则、由内向外发展的近远原则,还有从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的大小原则。
23、婴儿学习活动最早发生的时间是胎儿末期。婴儿学习能力的主要表现如下:
一、模仿学习
二、条件反射学习方式最早的条件反射是新生儿对母亲抱起喂奶的姿势做出食物性条件反射,
三、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形式
婴儿的这种学习能力是“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研究新方法所提示出来的。
24、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感知觉是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先成熟的心理过程,所以说感知觉是婴儿认知的开端。婴儿感知觉活动不是被动的,其突出特征在于它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心理过程。
婴儿感觉的发展 l.视觉技能的发展 2.听觉技能的发展
婴儿知觉的发展
1.跨感觉通道的知觉
它最明显的表现形式是手眼协调和视听协调。
2.模式知觉
这种知觉能力是通过“视觉偏爱程序"(范兹设计的研究)揭示的。研究表明新生儿具有先天的模式知觉。
3.深度知觉
吉布森运用“视觉悬崖装置”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
25、婴儿注意和记忆的发展
婴儿注意的发展是从不随意注意发展到随意注意;从受客体刺激物的外部特征所制约发展到受主体内在心理活动控制。
婴儿注意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于注意内容的选择性:
第一,受刺激物外部特征的制约。
第二,受知识经验的支配。
第三,注意受言语的调节和支配。
婴儿的记忆
按记忆内容,,可以把婴儿记忆分为情绪记忆、动作记忆、表象记忆与词语记忆。
在12个月之前,婴儿的记忆主要是情绪记忆和和动作记忆。
在12个月之后,感知动作活动开始内化为表象,表象记忆和词语记忆为主导。
26、婴儿的加工整合信息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8 - 11 个月婴儿的问题解决过程经历三个水平:其一,无效尝试;其二,有效尝试;其三,无须尝试而直接成功。
27、根据语言的结构和机能,将婴儿的言语发展分为语音的发展、语义的发展、语法的发展和语用的发展。
婴儿的发音
(一)婴儿发音的阶段性
1.简单发音阶段
2.连续音节阶段
3.学话萌芽阶段
婴儿发音的特点:
第一,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婴儿最初的发音呈现出普遍的规律性。
第二,婴儿真正掌握母语的各种发音,要到第一批词出现时才能开始。
第三,3岁左右的婴儿基本上能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
婴儿词汇的发展
(一)词汇量的发展
婴儿在1 - 1. 5 岁之间掌握第一批词汇,其数量在50 至60个左右。3岁儿童的词汇量增加到1000个左右。
(二)掌握词汇的特点
从所熟悉的事物的名称开始,」
扩大词义,或缩小词义,或部分与成人的理解重叠。
婴儿句子的发展
婴儿的语句发展经历从单词句到多词句的过程和从简单句到复合句的发展过程。
(一)单词句到多词句
(二)简单句到复合句
婴儿与成人之间的言语交往
(一)婴儿与成人之间的前言语交往
这时的交往主利用手势。
(二)婴儿与成人言语交往
(三)成人与婴儿的言语交往
1.与婴儿言语交流的内容
2.适应婴儿言语发展水平的交流技能
3.适合与婴儿说话的语用技巧
句子要简短,且基本上合乎句法;语速减慢,;话语多重复
4.采用互动方式和促进发展的策略
语法的获得
1.5 -2.5 岁的婴儿是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到了3 岁末基本上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
28、婴儿的气质类型:
按活动特性划分:情绪性、活动性、冲动性和社交性四种类型。
按三种类型划分:(1)容易抚养型。(2)抚养困难型。(3)发展缓慢型。
托马斯和切斯的理论被认为贴近对婴儿气质认识的实际,具有代表性。
拟合优化模式:国外学者提出婴儿早期教育的“拟合优化模式”,用以描述环境因素与气质的互动作用。优化模式包括创设良好的抚养环境,区别并了解婴儿的气质类型和特点,以符合其气质发展需要的方式鼓励并促进婴儿表现。
29、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
情绪是婴儿先天具有的反应能力,又是其社会化的开端,婴儿早期情绪是生物一社会现象。
婴儿兴趣的发展:
1.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出生至百日前后)
2.相似性物体再认知觉阶段(半岁前后)
3.新异性事物探索阶段(1岁前后)
婴儿的社会性微笑
婴儿的微笑是一种从生学意义向社会意义转化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1.自发性微笑阶段 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婴儿的社会性哭泣:1.自发性的哭 2.应答性的哭3.主动操作性的哭
在婴儿学会语言之前,哭泣是表达需要的唯一方式。婴儿的哭泣是自出生就有的,且较早出现分化。
总结出婴儿啼哭的5种原因,即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理不适、感到无聊。
分离焦虑
情绪对婴儿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1.情绪是婴儿早期适应环境的首要心理承担者
2.情绪是激活婴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驱动力
情绪本身具有驱动性,婴儿具有自生长、自发展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可以分为如下两个层次:
(1)本能性的驱动力
(2)心理社会性驱动力。
情绪的社会参照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1、婴儿对他人情绪的分辨;2、婴儿如何利用这些情绪信息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30、婴儿的社会性依恋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依恋发展四阶段
发展心理研究者(鲍尔比等)把婴儿依恋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婴儿对人不加区分地积极反应,喜欢所有的人。
第二阶段即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婴儿出现有选择地对人反应,
第三阶段即特殊的情感联络阶段,婴儿对母亲产生特殊的情感依恋,与母亲的情感联结更加紧密,把母亲作为安全的基地。
第四阶段即互惠关系形成阶段,婴儿能把母亲当做交往的伙伴,对母亲的依恋目标有所调整,能理解母亲需要离开自己的原因,并相信母亲爱自己,肯定会回来的。
婴儿依恋的类型
1.安全型依恋
2.回避型依恋
3.反抗型依恋
衡量婴儿期母亲教养方式的三个标准
(1)反应性。指通常能正确理解婴儿发出信号的意义所在,并能予以积极的应答和反馈。
(2)情绪性。经常会通过说、笑、爱抚等积极情绪,进行情感交流,以满足婴儿愉悦的需要。
(3)社会性刺激。通过互相模仿、亲子游戏、共同活动等社会性互动以及通过丰富环境,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婴儿活动节律和互动内容的要求来适应婴儿的社会活动需求。
31、婴儿自我的发展
婴儿自我的发展过程
1.主体我的自我意识
在8个月前婴儿还没有萌发自我意识。在一周岁前后,婴儿显示出主体我的认知,
2.客体我的自我意识约在两周岁前后,婴儿显示出客体我的自我认知,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促进婴儿自我的健康发展
32、幼儿期是指3岁至6、7岁的儿童时期
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
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如下:
第一,幼儿的游戏主导着他们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b
第二,幼儿的各种学习多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
第三,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程;
古典游戏理论
乎都有进化论的影0向,对游戏的解释具有生物化倾向,如精力过剩论和重演论。
现代游戏理论
现代游戏理论主要有精神分析学派理论和认知学派理论等对游戏的解释。精神分析学派理论着眼于游戏与儿童的人格和情绪的发展。他们认为游戏能获得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能控制现实中的创伤性体验,从而促进儿童人格和情绪的健康发展。认知学派理论着重游戏与儿童个体认知发展的关系。强调游戏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相应;游戏练习并巩固已习得的各种能力;游戏促进认知发展;游戏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认知发展理论以游戏体现认知发展水平为依据把游戏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一)机能游戏
(二)象征性游戏又称假装游戏。
(三)规则性游戏
游戏的竞争性决定了游戏的规则性。
幼儿期象征性游戏的特点
(一) 以主题游戏为主
(二)运用与现实物相仿的代替物
(三)通过想象建构虚假游戏情境
(四)游戏中富有创造性
(五)游戏的动机重在活动过程
33、游戏的社会性发展
第一阶段,非社会性游戏。
第二阶段,平行游戏。
第三阶段.社会性游戏。
其一,协同游戏。
其二,合作游戏。·
34、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一,游戏是幼儿活动和情感愉悦的精神寄托。
第二,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渠道。
第三,游戏是幼儿之间社会交往的最好园地。
第四,游戏是幼儿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载体。
35、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1、无意识记忆为主,有意识记忆发展较迅速
2.形象记忆为主,词语记忆逐渐发展
3.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同时发展并相互作用
儿童运用记忆策略经历从无到有、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l)基本上没有记忆策略。5岁以前儿童难以运用记忆策略。
(2) 经指导能够运用记忆策略。5 - 8、9 岁儿童自己不太会主动运用记忆策略,
(3)主动、自觉地运用记忆策略。10岁以后,儿童主动地运用记忆策略的能力稳定发展。
幼儿后期能运用的记忆策略
(1)视觉“复述”策略。反复不断地注目于目标刺激。
(2)复述策略。不断地口头重复要记住的内容。
(3)特征定位策略。捕捉突出的、典型的特点作为记住事物的“要点,”(如兔子的长耳朵)。
36、幼儿的思维具有两大特点:
1.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性思维。
2.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具体形象性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
1.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
(l)具体形象性的可塑性。
(2)具体形象性的动态性。
幼儿认知发展的趋向性 (1)由近及远。 (2)由表及里。 (3)由片面到比较全面。
(4)由浅入深。
3.自我中心现象
4.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
逻辑思维初步发展
l.幼儿所提问题类型的变化
2.幼儿概括能力发展
(1)实物概念的发展。
(2)类概念的发展。
幼儿的分类能力可以分为如下四级水平:
①一级水平是不能分类,即不能把握事物的某种特点进行归类。
②二级水平是能够依据事物的感知特征进行归类,即可以概括出物体的表面的、具体的特征进行归类。
③三级水平是依据知识和经验对事物进行分类,即能够从生活情境出发,按物体功能分类。
④四级水平是概念分类,即儿童开始依据事物的本质特征来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
幼儿推理能力的初步发展
(1)幼儿最初的推理是转导推理。
(2)对熟悉事物的简单推理。
37、幼儿想象的发展
(一)无意想象经常出现,有意想象日益丰富
(二)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三)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幼儿的创造想象会得到显著发展
幼儿创造想象的特点:1、新颖性2、神奇性3、超越性4、未来指向性
38、幼儿词汇的发展
(一)词汇数量的增加
(二)词类范围的扩大
(三)词义的深化
1.幼儿期掌握词汇的特点
(l)词义笼统含糊。
(2)词义所指非常具体。
(3)幼儿末期掌握词汇的概括性逐渐增加。
2.消极词汇和积极词汇的消长
3.儿童真正理解和正确使用词汇的指标
(1)理解词的指标。,
(2),使用词的指标。
39、句子的发展
(一)理解句子的策略
1.语义策略
2.词序策略
3.非言语策略
(二)掌握句法结构的发展
1.从不完整句发展到完整句
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3.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4.从无修饰语发展到有修饰语
40、点击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