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道光年间的温病学大家王孟英,前面的三个哥哥都不幸因病横夭,给这个贫穷的家庭带来了无穷的悲痛。幸而王孟英存活下来,让其父母对他寄予很大的期望,供他上了私塾。期望他将来参加科举,博取功名,光宗耀祖。
但是,所谓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个先到。就在一切看似顺风顺水之时,就在1820年,也就是王孟英12岁时,父亲得了一场病,热邪外侵,属温病。
在中医里面,外感病一般分为“伤寒病”和“温病”两大类。所谓伤寒病,是人体感受了外界的寒邪,需要用温热的药把寒邪给透发出去;而温病则是人体感受到了外界的温热之邪,需用清凉的药,把热邪给透发出去。
但是在当时那个年代,人们对温病知之甚少,医生都认为这是伤寒,用的都是温热散寒的药,因此他父亲的病越来越重。后来又请了个大夫,来了一看,说你现在还闹着肚子呢,肯定是内里有寒,那就开点温阳的药吧,也给你滋补一下。结果补阳也没有见效,乃至于“病日剧,将治木也”。就是说人快不行了,甚至得准备买棺材了,这就是“治木”的意思。
就在这个时候,在王孟英的记忆里,他们家来了一位英雄人物,是谁呢?就是年轻又帅气、医术精湛的浦上林医生。因为他特别年轻,刚来到王家时,大家都不相信他能治好父亲的病。在大家的思想里,应该是老中医才有经验的。
但是当浦上林医生诊断完毕,说的一句话,让大家彻底服气了,他说:“是温病也,殆误作伤寒治,而多服温燥之药乎!幸而自利不止,热势尚有宣泄,否则,早成灰烬,奚待今日耶”。此话一出,语惊四座,大家马上就相信他了。
浦医生让家人赶快去买甘蔗,买回来后与大家一起榨出甘蔗汁,盛上几碗放在王孟英父亲床头,让他随时服用。那么浦上林医生为什么要用甘蔗汁呢?原来甘蔗性味甘寒,人患了外感热邪之病,甘蔗汁可以清热生津。比如西瓜、白梨都有这个作用。随后,浦医生又开了个方子,都是一些苦寒的药,熬好了也都放在床头,让患者随时取饮。此后不久,王孟英的父亲就恢复了健康。
王孟英至始至终细心观察着浦上林医生的所作所为,内心的崇敬之情陡然而生。可以说此时浦上林医生已经成为了王孟英心中的偶像。他憧憬着自己哪一天也可以象蒲上林医生一样,做一个医术精湛救的医生,能够救病人于水火。这时候,在王孟英的内心深处,就已经深深地扎下了将来从医的思想意识。
但是王家的好日子并未持续多久,短短两年之后,王孟英的父亲又病了。这次他感觉自己可能不行了,这一关是挺不过去了。于是便把儿子叫到床前,留下了自己对儿子的期许:“人生天地之间,必期有用于世,汝识斯言,吾无憾也”。
王孟英哭地跟泪人似的,已不能回答父亲的话了,只是将头抵在父亲的手掌里,不住地点头抽泣。
父亲病逝后,王孟英披麻戴孝送父亲入土为安。
王孟英跟其他的学子一样,从小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儒家最讲究孝道,父亲病了,儿子在一旁眼睁睁看着父亲痛苦异常,自己却什么忙也帮不上,作为儿子的,这能说的上是孝吗?因此,古人讲,做儿女的应当懂一些基本的中医知识,以备父母、家人不时之需,起码能做到救急。
所以中医是医道,更是孝道。中国很多人因为对父母的孝而去从医。最后,把对父母的孝心升华为对广大民众的博爱。如果统计下来,这个名单会很长,而在这个名单上,就一定有王孟英的名字。
父亲去世后,王孟英找到了舅舅,“泣告母舅”:“父亲临终前要让我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说到对社会有用,难道还有比学医更有用的吗?可是医学太深奥、难懂,学起来太难了,我怕不认真去学学不会。因此我决定用十年的时间,专致于医学,想把母亲和妹妹托付给您,不知是否愿意?”
他舅舅闻言顿时吃惊不已。原因是王孟英小小年纪,却能说出这样一番宏论,所展现出来的志气和抱负,绝非常人可比。于是满口答应,并专门给王孟英找了一个安静的房间,取名“潜心斋”。于是王孟英一家人便在舅父家安顿下来。
但在那个时候,老百姓家里都不富裕,甚至“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呐”。很快“厨无宿舂”,隔夜粮都没了。王孟英不得不出门打工,挣钱养家。
这时,父亲的老朋友金履思又伸出了援手。上一次是浦上林医生来到王家,给王父治病。他的方案大家一时不敢接受,还是金履思说服王家接受治疗,使王父康复。这一次金履思又帮王孟英介绍了婺州盐务商号去打工。因为王孟英算术特好,于是就当了会计。
商号特别忙,货物进进出出络绎不绝。但一到晚上下了班,别的伙伴们吃完饭都去轧马路了,王孟英则马上开始自学。“披览医书,焚膏继晷,乐此不疲”。等伙伴们散步回来,王孟英就到帐篷里去学习,乃至“帐顶为之黑”。
有心人,天不负。等学习到第三年,就碰上了盐务主管周光远病危事件。王孟英只用一块干姜,就让周光远起死回生,转危为安。
王孟英这一举动让周光远大为惊异,于是便仔细询问了王孟英的身世。听完讲述,周光远赞叹不已。于是把王孟英调到自己的身边,当做亲弟弟一样看待。
此后,周光远就有了一个习惯,逢人便讲:当时自己如何得病,幸亏是这位小老弟,力排众议,驳回了医生的方案,救活了自己的故事。由于周光远有一定社会地位,又是亲身经历的事,因此他的宣讲便引来很多人找王孟英看病,而王孟英也有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获得了很多临床经验。没几年,医术已经很精湛了。
王孟英在婺州一共待了十年,后因思念家乡和亲人,便告别了周光远与别的伙伴们,回到了家乡,开始了行医生涯。
回到家乡不久,王孟英便遇到了一个非常特别的患者,名叫张养之。患了一种非常怪的病:大热的天,还要穿棉袄。后经过王孟英苦口婆心、掏心掏肺地摆事实、讲道理才让他接受了治疗方案。前后经过100天才治愈他的怪病,并顺便治好了他的“男萎”病。
敬请阅读中华传奇人物之王孟英的后续文章,欢迎大家关注、点评、发表见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