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尼采哭泣》的影片看了两遍,第一遍纯粹因为它是作业,看的过程完全没有观影的感觉,断断续续的分了好几次看完,大半部的内容没留下什么印象,直看到接近尾声布雷尔医生带尼采去父母墓前那段才被吸引。第二次观看就专门找了个时间,带着第一遍结尾给的一些讯息去看,发现这部影片还是蛮好看的。
看到几个点:布雷尔医生对弗洛伊德和尼采一直是很真诚敞开的,所以才能在弗洛伊德的协助下,在治疗尼采的过程中疗愈了自己。他的心一直在早逝的妈妈那儿,虽然他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却很大的影响着他现在的生活。布雷尔小时候按照爸爸的期望、成年后按社会价值观的标准活着,渐渐的失去了与自己的连结,自然也失去了与妻儿的连结。尼采在父亲离世后一直在对死亡的恐惧中,不知道他的孤独感是否与此有关。都说死亡是人的终极恐惧,关于死亡,让我想到这部影片的原著作者欧文.亚隆先生,前几年看过他的一本关于死亡的书,印象深刻。对死亡的恐惧常常与人生虚度的感觉紧密相关。越不曾真正活过,对死亡的恐惧也就越强烈,越不能充分体验生活,也就越害怕死亡。我相信当真正的活过,死亡的焦虑就会减少。这几年的学习给我直观的感受是更加清晰的活着,全身心去体验,时常会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好像有点儿扯远了,都是观影后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