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理浅说》(22)
卷一 切脉
“脉分上中下,浮沉迟数衡,有力与无力,虚实自然明。大小兼长短,阴阳盛衰情。二十八脉象,堪为学者绳。”
切脉是中医四诊之一。寸口脉诊位置有寸关尺,脉象有浮沉迟数。有力为实证,无力为虚证。脉之大小与长短,是气之盈缩,阴阳盛衰的表现。二十八脉象,是脉诊的准绳。
郑氏“切脉约言”指出:“切脉一事,前贤无非借寸口动脉,以决人身气血之盛衰耳。盛者气之盈,脉动有力,如洪、大、长、实、浮、紧、数之类,皆为太过,为有余,为火旺,火旺则阴必亏,用药即当平其有余之气,以协于和平。衰者气之缩,如迟、微、沉、细、濡、弱、短、小之类,皆为不及,为不足,为火虚,火虚则水必盛,用药即当助其不足之气,以协于和平。只此两法,为切脉用药至简至便至当不易之总口诀也。”
诊脉上述二法为首,寻究五行生克,二十八脉之别为次。气之盛衰辨别无误是脉诊的关键所在。
郑氏“三指说”指出:前人于寸口之动脉,以指按之,分上、中、下,是将一气分三气,三气即天、地、水,分而为三,合而为一。”
三指脉象应天地水,一气三分,即上焦、中焦、下焦之气。三部中又有浮、中、沉三位,合九种。左右脉分候心、肺,肝、脾,肾,与上中下三焦同理,气机流畅从下至中再上,从上至中再下,一气周流。
郑氏“再解古脉说”指出:“溯治病之要,望色以有神无神,定气之盛衰;闻声以微厉,判气之盈缩;问病以饮热饮冷,知气之偏盛;切脉以有力无力,知气之虚实。以此推求,万病都是一个“气”字,以盛衰两字判之便了,即以一气分为三气,以定上、中、下之盛衰,亦可。”“从余拙见,有力无力尽之矣,不必多求。”
以神看气,明阴阳之和;以声看气,明气的强弱;以冷热看气,知寒热,明阴阳变化关系;以脉象看气,明阴阳虚实及辩病位。望闻包括问切;问切证实望闻。所以,中医诊病有神工之说。
中医四诊原意在求八纲,四诊在于察外象辨内情,万病是一气盛衰。气反映生命的整体,诊病要立足整体是否正常,再辨其原因,八纲才能明白。气之阴阳不清,辨证方向不对,气机难明,误医误药。(黄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