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深圳而言,发源于浙江的越剧是义女;于深圳的浙江人(越剧迷)而言,成长于深圳的越剧团也是义女。在这个花好月圆人团聚的元宵佳节,深圳华韵越剧团为在深过节的越剧迷们奉献了折子戏专场——《义女情深》。
《义女情深》,是华韵越剧团对于传统经典剧目《五女拜寿》重新编排后起的名。这次的折子戏专场,七折中的前两折来自《义女情深》(前拜寿,奉汤),分量较重,场面热闹,可能因此将之用为专场名。
从整场演出的水平和效果而言,确实已非普通的票友团体,不乏亮点:
一、演唱。所有上台的演员演唱没有特别的短板,这与她们平时的认真学习和训练密不可分;《西厢记·酬韵》里的张生声线清亮,韵味十足,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认可,她同时也出演了《义女情深·前拜寿》里的大女婿;《义女情深·奉汤》里的邹士龙,声音和韵腔具有了一定的个性特点,听着还不错;《王老虎抢亲·戏豹》中的王老虎无疑是个亮点,演唱较为外放自如,声音也较好的表现了角色霸道又呆萌的特点;《梁祝·十八相送》的三对小情人,虽说各有优劣,但整体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看来华韵的梁祝不怕后继无人了;小梅姐和龙老师压轴的《打金枝·闯宫》,自然更是少可挑剔,青春娇蛮的公主和年少气盛的驸马即时入眼入心。
二、表演。整体而言,演员们的身段和表演都还中规中矩;无动不舞,当《追鱼·夫妻观灯》的两口子扶手侧着划了三步,那一瞬我恍惚以为在看国标或拉丁,而王老虎和王彪,那又是迪斯科还是霹雳舞?驸马虽然不是武生,但上场及下场的那几步英武帅气,可见龙老师的功底;小梅姐一颦一笑以及坐地撒赖,活脱脱就是一个傲娇的公主模样!
三、舞台。由于是折子戏专场,华韵专门请来了一个年轻的女主持人串场,整场表现较为大方得体,串词简要的介绍了每个折子戏的基本剧情,准备的较为用心;从大气的布景,到古朴的桌椅,从华美的服装,到精细的道具,无不为演员们营造了良好的场景氛围;此外,配备了字幕器,以便于观众能更好的了解唱词。
当然,华韵也仍是一个半专业的演出团体,存在一些瑕疵,也在情理之中:
一、演唱。也许是习惯了熟悉的唱腔,当小梅姐演杨夫人时,少了点老旦的味道,而龙老师的周文斌,有观众觉得也欠了点火候;也许是使用了伴奏带,再加上有点不熟,个别演员有点抢节奏,也有演员声腔比较生硬,感觉声带转不动弯;可能我自己对《奉汤》相对熟些,就听的比较仔细,邹士龙的气息和声腔保持稍稍有点不足,我老是怕她唱着唱着音高就掉下来(偏低)了。
二、表演。表演我自己最不擅长,所以,也不挑什么毛病了。当然,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甚至是丫鬟,都需要努力的学习和练习身段。
三、舞台。布景的转换还存在可以改进的地方;演员下台后,由于放松,会忽略还带着耳麦,容易穿帮,比如说出“刚才太紧张,忘词了”等等;控制字幕器的工作人员绝大部分时间切换的比较准确,但也有些地方出现了和演唱或念白对不上的情况,可能还需要继续熟悉唱段。
有点点小遗憾,今天的观众有点少,多少有点影响演员表演的兴奋度。不过,开演前,观众中有几位阿姨相互热情的打招呼,并开心的回忆起,那曾经抱着自家小板凳,在村里看戏的日子时,我忽然觉得,在这样的一个节日,来看这样一场越剧,是值得的、幸福的,而小梅姐、龙老师和她们的华韵所付出的辛苦和努力,也是值得的、有意义的,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