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的滋味有31种,而那一切滋味都不是失去,而是曾经拥有。”
——《我们是这样活过来的》
去图书馆蹭无线,走过新书书架,瞥见这本小书,橘黄色的书皮在春天里很温暖,并且最近对中信出版社特别喜爱。
书中是作者艾玛•弗瑞斯特的亲身经历。从13岁就萌生了自杀念头,后来不断地自残,在遇到R医生后逐渐好转。遇到了一生的真爱,结果被抛弃,又得知自己的精神支柱R医生去世的消息,再一次陷入精神的困境。现在她的生活很好,经历了痛苦的一切,不是失去,而是曾经拥有。
半个月前和喜欢的男生表白,被拒绝,之后每天过的倒也正常,但是昏昏沉沉,一独处就会哭。看书之前本以为她会像心灵鸡汤一样,至少让我心潮澎湃一下,明知是假的也可以信以为真。
看书的时候我都是处在一种极度悲伤的情感中,仅仅是文字带给我的感受。我的生活中从没有接触过自杀、自残、心理疾病等等,准确的说我从没有近距离、仔细的去了解这类人。一个人远离家乡,在诺大的城市里漂泊。天性善良,却总是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渴望爱与被爱,却一次次的被伤害,却依旧深深的相信着。我不知道为什么想到要自杀,要自残。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吗?R医生对艾玛说,“你对此耿耿于怀是因为你向往人性”,在R医生眼里,艾玛确实很好。
我不知道怎样用言语表达这种感受,心里很沉重,想去帮她却又无计可施。因为原因在于她自己,不相信自己在别人眼中是如此的美好,总是自己给自己施加痛苦,钻进牛角尖怎么也出不来。其实你看,在痛苦的这些年中,父母一直在身边紧紧陪伴着,支持着;朋友在身边不离不弃;也出现了几个爱你的人,有过非常幸福的生活……有快乐有痛苦,你只记住了痛苦,并且放大了痛苦,想要找回那些快乐。你看,那些快乐就在那里,只不过它们在过去的时间轴里,它们确实发生过。
失恋是痛苦的,但相对于失去亲人,这点痛苦不算什么。对待痛苦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的生活。好好的生活并不是说痛苦的感觉立马消失,而是心中向往着快乐,让时间去冲淡痛苦。痛苦之前,我们曾经也拥有过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