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事实。但我们要有直面困难的心智力量,而不是怨天尤人,哀叹麻烦、压力和困难,诅咒命运不公。面对人生一连串的难题,要奋勇前进。
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
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一、 推迟满足感
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
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学习推迟满足。例如,你可以让孩子先吃蛋糕,后吃奶油,而不是一开始就把奶油吃完,这样就可以慢慢享受甜美的滋味。让上小学的孩子,先完成作业,再去玩耍或者看电视,等到再大一些,孩子就不需要父母的敦促,就会自觉先完成作业,再去做其他想做的事情。
二、承担责任
首先,要清楚哪些问题是自己的,属于自己的问题,要正视它,不要逃避。不能及时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问题就会像山一样横亘在我们心中,阻碍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我的问题,要由我来解决”。
但在复杂多变的人生道路上,判断自己该为什么事和什么人负责,是个永远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从未彻底解决过,因为我们必须不断地评估、再评估我们的责任所在,“课题分离”是个很好的让自己清楚不该为什么负责的方法。神经官能症患者是让自己活得很痛苦,总会把责任揽给自己,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而人格失调症患者却责怪别人,首当其冲的就是他们的子女。
为人父母既不能“人格失调”也不可过于“神经官能”,父母真是世上最艰难的职业,很多东西都是一个度的把握,太多太少似乎都不对,所有的一切都是一个平衡的过程。
问题始终存在,但要有解决问题的勇气与决心,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美国黑人作家埃尔德里奇.克里佛说“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三、 忠于事实
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才能了解人生的地形、地貌和沟壑,指引自己的道路。我们的努力程度越高,对事实的认识越清楚,地图的准确性就越高。但是很多人不愿意努力,他们对认识事实缺乏兴趣,故步自封。
看到这里,我总会想起自己的父母以及公婆,他们已经极难接受新的信息,并且固执地捍卫着陈腐的观念,但是由于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局限,他们无法更新,我们只好选择接受和理解。新时代提倡“终生学习”,要让自己不断精进、不断学习,吸收着大量新的信息,需要不断对自己的地图进行修订。
我们不能把适用于过去的对世界做出反应的方式,照搬到现在或者未来的环境中,这些方式已经不再适用。所以我们要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四、保持平衡
自律是一项艰苦复杂的任务,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判断力。你要以追求诚实为己任,也需要隐瞒部分事实和真相。你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你既要学会推迟满足感,先苦后甜,把眼光放远,同时又要尽可能地过好当前的生活,让人生的快乐多于痛苦。
比如说生气,必要时候的生气,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生存,从来不会生气的人,会遭受欺凌和压制。我们也要适当地约束情绪,正面冲突会让处境不利,大脑的高级神经—判断力,必须约束低级中枢—情绪。我们不但要有生气的能力,还要有克服脾气的能力。我们需要以不同的方式,恰当地表达生气的情绪。
人生的所有都是一个不断平衡的过程,提升自己平衡的能力,正视生活的真相,直面困难,终于事实,勇于承担,拥有自律进而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所有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