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开学第一天,然而我们却收到学校通知,学生居家上网课。上课时,我在儿子旁边听了一节英语。一节课听下来,倒是让我想起了大一的一次作业。
儿子老师第一节课给他们纠正字母发音,我们大一上课第一周,好像是口语课吧,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作业: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写出26个字母的音标。目的就是为了给我们纠音。
一转眼,大学毕业20年了,而以前上学的许多事情还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前段时间从学校门口过,由于疫情的原因,校门封闭,所有闲杂人等不得入校,不得不熄了旧地重游的念头。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我们能随意地回到从前,我们是否还会像现在这样怀念以前?
曾经看到过一个说法,很有意思:为什么孔子总是向往文王、周公之治的时代?因为那是一个回不去的年代。
我们不是孔夫子,不知道这种说法是不是真的,但是我想或许是有可能的吧,就像现在很多人怀念上世纪的8、90年代,甚至是70年代,觉得那时候比现在要好,“民风淳朴”,不像现在,“人心似鬼”。
那时候是不是比现在要好?也未必吧。
那时候的生活条件未必就比现在好。一样有假冒伪劣,一样有环境污染,一样有人为生计发愁,甚至还有“严打”这种东西。
在改革开放初期,物资也并不像现在这么丰富,拿着钱就能买到东西。印象中还记得放学了跟母亲拿着购粮证去粮店买米买油;走亲访友不敢太晚,晚了没有公交车,回家就难了。
想想以前,看看现在,虽说有些传统的东西正在逐渐流失,然而整体上而言,社会是在向前的。之所以有些人怀念过去,大抵是出于对现实的不满或是基于晕轮效应的一种情怀吧。
对于那些疯狂吐槽的人,我很想对他们说:如果让你回到几十年前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你愿意吗?
记忆并非是一个如磐石之固的东西,而是一块橡皮泥,它甚至会按我们想要的样子去变化。当我们回忆过去时,我们最容易想起的往往是那些让人开心的,或是记忆深刻的内容,而那些悲伤的、忧愁的、所有让人不愉快的信息都会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
光鲜亮丽的地方被无限放大,黯淡无光的地方被无限遗忘,如此一来,怎么会不令人怀念从前?
设想一下,假如时空旅行能够实现了,当我们回到我们梦中的那个从前,会不会发现许多被藏在记忆的犄角旮旯里的一塌糊涂,会不会觉得所谓的“吉光片羽”其实也不过是一地鸡毛,不过是另一种白月光罢了?
曾经的过往,可以缅怀,可以幻想,可以深情款款,可以咬牙切齿,但那终究只是一段不能回去的时光。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是在怀念过去的人和事,其实,不过是在悼念那些逝去的时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