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梦
小时候,我有很多梦想。
我喜欢读书,可是家里没有一本课外书。我的书源可以说匮乏,又可以说丰富。最常有的是哥哥跟别的孩子玩游戏赢来的书,但这种书时限不固定,经常正看得入迷,哥哥说别人要要了,就从我手里抽走了。那时候家家基本还是自己做鞋子穿,做鞋子就要收藏鞋样,所以邻居家夹鞋样的各种没皮的残缺不全的书就常被我换来读。我还发现了一个特别的途径: 春节拜年要满村跑,各家墙上贴来装饰的那种日历画,12幅常常连载诸如杜丽娘沉百宝箱之类的故事,我随着一群大人进了屋,就爬在椅子上去看。再有就是去串亲戚,在谁家发现了书,我就可以考虑在谁家留宿。也有时候亲戚知道了我爱看书,会去邻居有学生的家里借书给我,那也是能吸引我的。
读书多了,内心就不免柔软又敏感,总觉得自己的生活就足以是一部宏大的史诗。所以小时候,我梦想自己有一天成为作家,写尽身边的生活百态,冷暖自知。
我喜欢画画。那时候热播的《还珠格格》和各种明信片是我作画的素材,小燕子、紫薇,杨钰莹......都被我画了贴在墙上。有亲戚来,总会夸我画得好像。日子久了,我自己也开始以为自己是不是有画画的天赋,每逢历史或者语文这类我认为自己游刃有余的课,就常常和同桌悄悄地在书上画各种古装武侠剧女主头像。
周末放假走在回家的田间路上,我梦想自己成为画家。自己给自己写的书配上插画,或者闲暇时自己作画自娱。
记得小时候有部电视剧叫《天桥风云》,剧情主要围绕时装设计和一群模特儿展开。小小的我迷恋上了那些身材高挑,为事业为爱情努力生活的模特,梦想自己也成为模特,穿上自己设计的时装。
这个梦想半数作罢了,因为身高没有如愿长到168的门槛线。但是服装设计,还是会在某个瞬间探出个苗来。
及至初中学了英语,有一天查到一个词"multilingual",会多语言的人。瞬间充满了向往与憧憬,能成为一个会八国语言的人该多好,那是不是我的舞台就可以延伸至联合国了?对于一个连城市都没去过的孩子来说,那是一个多么大的世界啊。所以我想,我一定要学会八种语言,作一个优雅而专业的翻译家。
现实
然而,对于一个尚还挣扎在生存线的孩子来说,面包终还是最具诱惑力的。大学我选择了商务,拼命考证、学习,只为一毕业就能顺利找到一份商务工作,因为商务意味着能更快速接触到钱。我性格内向、喜好安静,不乐于圆滑社交,可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是有着”天地之间,唯我独尊“的豪气的,我坚信只要我想,商务角色我也一样可以扮演得很好。
几年下来,成了家,立了业,有了孩子,一切似乎定型。生活步入了轨道,但心底却总是不安,人生,就这样一眼望穿了吗?我相信水滴穿石,柔能克刚,所以即便本性不是乐观开朗,但放在了哪个平台上,我就能用自己的柔韧克服困难和委屈打造出自己得心应手的方式。但是工作每每做得越顺利,心里就开始萌生迷茫:我愿意一辈子做下去吗?答案没有一次是肯定的。
我想要一个自我内心认可的终身事业。可是我已经35了,过了社会规则约定俗成的可以从新职业开始的年龄。我知道这是我永远充满不安,焦虑的原因。
画梦
直到读到一本书《时间是良药》,荣子奶奶劝慰退休而不敢尝试新事物的人说:你在说什么呀?如果从现在开始,一直坚持到我这个年纪的话,那你就能成为在某个领域做了40年的老手。”是啊,退休的人都还有40年的第二人生,我一个30+的人还有什么不可以做?我的思维把我局限在了以退休为终点,所以觉得为时已晚,只能空嗟叹。换一个想法,以生命为终点,我有着大把的时间可以从头开始,让生命延展出无限的可能。
想作作家,想作画家,想尝试服装设计,想成为通晓多语言的翻译家,想学好钢琴弹出悠扬的曲子,有什么不可以?儿时的梦想,我要统统抓起来,一样样地实现。在生命的终点,且看我能圆出几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