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从学堂乐歌时期流传下来的歌曲至今仍广为流行,无人不知无人不会唱,关于《送别》的几点小知识今天向大家科普介绍。
一.《送别》的问世
《送别》的曲调并非由李叔同创作,它的原曲为美国通俗歌曲约翰.奥德威的《梦见家和母亲》,最早借此曲填词另创它作的是日本音乐家犬童球溪,它为《梦见家和母亲》填写了日文歌词,保留其基本曲调,将音乐改的更为舒缓,放慢了速度,并将句末的倚音去掉,最终形成了《旅愁》。此曲在日本传唱度极高,而李叔同留日期间受到《旅愁》的影响,保留了《旅愁》曲调,填写了自创的仿宋体的长短句词,最终创作了《送别》。两首歌曲虽曲调一致但表达的内容完全不同,《旅愁》更多的表达对亲人的思念,而《送别》表达的是离情别绪。
二.“一壶浊酒”的错误认识
现在我们能听到的《送别》的音响,其中一句人们所唱大都为“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其中这个“壶”字可以说是错误的,此字为后人改之,并非李叔同先生的原词。关于正确的该用哪一字,现学界有两种说法:“斛”和“瓢”。“斛”字在句意要表达的意向中是更为合适的。而“瓢”在字调和音乐旋律走向上是更为合适的,但在意向上又不符合文人雅士之间的离别。因李叔同先生《送别》的手稿已丢失,现已无法考证具体用哪一字,但前面提到的“斛”“瓢”二字是正确的,都可以使用。唯独“壶”字是后人改之,不符先生原意,尽量不要使用。
以上就是关于《送别》的一点小常识,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