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和重庆历史上都属于大四川,为什么成都的火锅是一口大锅,而重庆的老火锅的锅是分为九宫格呢?

先说重庆的九宫格。

重庆火锅的雏形,大致诞生于清末民初的重庆朝天门码头。因当时码头工人(纤夫、船工等)收入微薄,将牛羊内脏(如脑花、血旺)洗净后,用辣椒、花椒、盐等煮沸充饥,形成最早的“麻辣烫”形式烹饪方法。

九宫格的出现。充分体现了重庆人因地制宜的创新(利用废弃食材、解决拼锅矛盾)和务实共享的社群精神。

但其实最早出现的是八格结构,俗称“水八块”。

“水八块”的来历。

据说,在一百多年前的重庆江边,时常有个老爷子挑着一口铁锅叫卖。过侠士,锅里被分成了八等份,翻腾着熬好的秘制卤水,再加入了这几种调料,色泽鲜艳,让人垂涎欲滴。

铁锅被分成了八等份,然后每人一个小格,将放进去烫,十几秒后夹出,牛肉烫的刚刚好。

江边的船夫每天都等着这位爷爷的到来,等着在他的八格铁锅上吃几嘴。

慢慢地,这个"水八块”这个名字就这样叫了下来,“米”字格锅和分格子烫菜这种充满仪式感的传统,也就这样被传承下来。

那为什么“八宫格”又演变成了“九宫格”呢?

原因有二:

第一,当然就是制作工艺的问题,八格制作不便,后改为九宫格(四块铁皮交叉形成九格),功能不变但更易生产。

第二呢,就是科学烹煮,热力分区的原因了。

因为圆锅受热不均,中心沸腾猛烈,边缘温度较低,九宫格恰好利用这一特点划分出三种火力区149:

  • 中心格:火力最旺,适合快烫(毛肚、鸭肠,8-15秒);

  • 十字格:中火慢煮(牛肉丸、黄喉,2-10分钟);

  • 四角格:文火煨焖(脑花、肥肠,20分钟以上)。

所以这样九宫格分隔后,久煮食材不会干扰快熟菜品,也防止“海底捞”式尴尬——食材沉底难寻。

再说下成都特色的“大锅”火锅。

成都属于“平原天府”,饮食习惯遵从的是“兼容调和”。

记得重庆的“牛油”火锅在成都盛行之时,成都本地化的火锅,就出现了改良版的“清油”(菜油为主)火锅。麻辣的口味也清淡了许多。甚至后面还出现了“鸳鸯锅”(据说重庆本地非常鄙视这类非正宗火锅)。

背后的原因,就是成都地区移民众多,需兼顾多元口味。

无论是单锅还是鸳鸯锅,成都火锅更注重场景包容性:

  • 鸳鸯锅满足“辣与不辣”的共存,降低外地人门槛,扩大消费群体;

  • 单锅则强化围炉共食的亲密感,适配商务宴请、家庭聚餐等强调“和谐”的场景。

总结一下:

  • 重庆:九宫格是江湖气与纯粹性的图腾。红汤贯格、牛油厚重,如同山城人“一根筋”的耿直;拒斥鸳鸯锅被视为对本土精神的守卫。

  • 成都:单锅与鸳鸯锅是商业基因的物化。名称文艺(“蜀九香”、“大龙燚”)、蘸料多元(折耳根、芝麻酱),甚至引入番茄锅,一切以市场接纳度为准则。

所以有学者评价两地的火锅特点:重庆火锅如“关东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成都火锅似“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二者一刚一柔,并无高下,只有水土赋形的自然生存之道的选择而已。

九宫格呢,是山城峭壁间长出的生存智慧:在分隔中共生,于烈火中求真味;

鸳鸯锅吧,则是平原市井酿就的和解艺术,在调和中共赢,凭变通拓疆域。

二者路径迥异,却共同诠释了中国人“围炉聚饮”的核心诉求:在热气蒸腾中确认归属,借百味交融安顿身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情怀这种东西,多多少少,谁都有点。而重庆人对于九宫格火锅的情怀确是满满的。 关于重庆九宫格火锅的历史。欢迎欣赏重庆...
    song在路上阅读 2,389评论 9 12
  • 纸盐河的中辣锅底端上来的时候,鼻腔里钻进浓浓的辣椒味,呛的我差点打喷嚏。热气腾腾、红红火火的油锅,飘着的油花、辣椒...
    Sophie朵儿阅读 763评论 5 7
  • 纸盐河的中辣锅底端上来的时候,鼻腔里钻进浓浓的辣椒味,呛的我差点打喷嚏。热气腾腾、红红火火的油锅,飘着的油花、辣椒...
    Sophie朵儿阅读 394评论 1 2
  • 来到重庆,怎能不吃一次最正宗的重庆火锅呢!所以在选择九宫格还是鸳鸯锅时,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坚定的选择了九宫格。鸳鸯...
    桐下拾秋阅读 458评论 3 5
  • 重庆的九宫格火锅 每次看到有人晒 都觉得很羡慕 一直以为九宫格就是9种口味9种汤底 有重庆人表示:什么九宫格?都是...
    云来云来阅读 90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