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课堂中你有没有这种困扰:明明觉得已经将知识点讲的很透彻了但是学生还是会做错?明明把课设计的很精彩了但是上课的时候竟然觉得推不动?为什么会出现有些教师讲课非常精彩、专业水平高,但学生成绩却不高的情况?
这次来徐州学习见到了河南省国培专家王启明教授,他给我解开了疑惑。
教师的专业水平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1、讲课水平;2、处理教材能力;3、驾驭课堂能力;4、教学基本功;5、个人综合素质。现代教育对于教师要求越来越严格,不仅专业化水平要高,还要教师懂得学生会教。
一、“讲得好”不代表“学得好”
专业水平高的教师课堂往往讲得好,正是由于“讲得好”,出现了教师重“教”不重“学”,上课过分发挥会讲的优势,占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而懂学生的教师却相反,在课堂上能给学生大量自主学习的时间,引导学生自学,质疑讨论,进行高效训练等,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更透彻。这就像学开车一样,教练可以很生动地讲解挂档、松离合、踩油门、刹车等原理,学员也能够听明白,但要真正学会驾驶技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反复操练。
二、“听明白”和“记住”不是一回事
小学阶段主要的任务还是让学生记忆及积累,在这之上才是能力的提高——水平高的教师讲课好,容易产生一个问题:知识是教师“讲会的”,学生并没有学会。看似明白了,实际遇到问题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再加上水平高的老师大多教学比较自信,以为学生会了,进而忽略平时复习巩固,导致知识点不牢固,忘得快。这样自然考试就很难考出高分。而懂学生的教师虽然讲课不生动,但知识点砸得很实,还能拿出大量时间让学生复习巩固,这样学生的成绩自然不会差。因此讲课好的教师要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质疑和讨论,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也要根据记忆规律,注重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体系,并及时指导学生巩固和复习学过的知识。
三、“记住了”并不等于“会用”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目的,专业水平高的教师虽然懂得很多理论,但是不一定知道如何将自己的思路传授给学生,这样即使学生对知识了解得滚瓜烂熟,但是如果换个场景则无法应对了。因此,课讲得好的教师应在教材研究上下工夫,对知识和方法进行归纳和梳理,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学会思维技巧,掌握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这样才能实现知识为学生所用。
新时代的教育要求我们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引导并支持学生“主动学”而非“被动学”。
让学生成为主体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做出三个重要改变:
目标变----变“让学生学会”为“让学生会学”;
方式变----变“知识灌输”型为“能力培养”型课堂,教师少讲多问,学生多思多练;
方法变----变“威逼利诱”和“空洞说教”为给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
让我们都做一个既懂学生又会“教”的老师吧,为了这一目标我们将会努力着,坚持着,行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