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然回首,过往种种都将成为自己的烙印。
就在前几天,和俱乐部的同仁聊了一个话题——你觉得读大学四年到底有没有用?
她给我的答案是:如果谁觉得读大学没用,证明他(她)根本就没读好一些的大学。
这几天,我时常会想起她的答案,让我不断的反思。
一个人的能力到底该有多少种?在一项关于“职业技能”的权威研究中,学者发现有五项能力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功,这五项能力就是,情绪稳定、性格外向、乐于尝试、为人谦和、做事尽责,其中情绪稳定、性格外向、和做事尽责是最重要的三项。
有的人读了四年名校,甚至再加上,2-3年研究生,都不一定学到了这些至关重要的能力,因此更容易在职场上频频受挫,加薪无力,让人产生“白读书”的感觉。而有的人只读三流大学,甚至没有大学文凭,却因为能力出众而走得更高更远,成为“读书无用论”者,广为推崇的传奇典范。
也许,我们都听过几个“仅凭初中学历,就跻身百万富翁行列、大学辍学却成为亿万富豪”的故事,很多人更是信仰“读书无用论”,期待自己也能不读书就赚到大钱。然而这样的传奇故事只是少数中的极品,这些人成功的关键也绝对不是“辍学”这一项。
你只知道,比尔盖茨从大学辍学后创办了自己的企业,而你不知道的事,他早就有了专注的领域,辍学以后也针对性地持续专业学习,并没有扔掉知识和书本睡大觉。更不要提比尔盖茨的父母给了他最初的资金,促成了第一笔生意,以及从小就有的知识、技能的熏陶。
有一个客观事实是,名校教学质量高、硬件条件好、社会声誉高。而且,校友资源广,也会在精神境界、人脉广度、社会软资源等方面上,给予学生很多的支持,帮助他们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多机会,走得更远。
我本人读的就是一所普通的大学,而且还是普通大学里分值很低就能读的专业,并且,学费在当时比重本院校的费用还高,大学毕业那年,领完证的一瞬间,感觉自己就是“买的文凭”。
2006年毕业至今,我经历了打工失败、家里蹲、淘宝创业失败,此时此刻还在创业的路上坚持。曾无数次怀疑自己,甚至也有过自杀的念头。做事没有效率、拖延、明日复明日、没有自信、逃避、自卑、推卸责任、说到做不到、爱发脾气……貌似,所有失败者的缺点我都有。
如果有幸能遇到有人耐心的读到这里,请您不要以为我是在批斗自己,您且先看着。
认真的反思一下自己一路走来,30年前的每一天到底是怎么过的?为什么会变成今天的样子?我给自己做出了总结:太在意别人是如何看待自己,越是在意越是诚惶诚恐,怕自己做不好会挨揍,怕自己无法胜任。从小就养成了逃避的自卑心理,任何事情没有做好都会给自己找一个借口。
记得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最在意的就是别人对我说:“哟!大学生呀!”无论对方用什么样的口吻说出这几个字,我都会觉得别人是在嘲笑自己。不用别人继续往下说,我自己就会马上嗤之以鼻的自嘲:“哎呀!现在大学生不值钱啦!一个砖头摔八瓣儿,都能随便砸死8个研究生,大学生算什么呀!”
有幸在自己的身边出现了一些改变我思维的人,他们积极乐观、性格外向、乐于分享、酷爱读书,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一次“近朱者赤”。
我先天是一个性格外向的人,而我的家庭教育把我变成了一个逼着自己内向的人。而现在,我遨游在一片积极的海洋。懂得了旅游的意义,爱上了阅读的心灵洗涤。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从书中我找到了镜子中的自己,不仅认清了自己的弱点,也重新提炼出自己的优点。
我从鄙视不接传单的人,变成了一个发传单的人,让我懂得越是失败的人,越是要把自己“装扮”得很成功。
我从鄙视街边小摊的人,变成了一个摆摊吆喝卖煎饼的人,让我懂得很多成功人的第一桶金都是从摆摊开始。
我从不喜欢学习,变成了一听说某某大咖、成功人士要举办演讲,会抛弃一切为求一票做火车、飞机跨越半个中国而聆听他们的思想。让我懂得了穷人和富人的区别。
我开始逐渐改变,过程中,我有了改变就会阵痛的觉悟。我明白了人生的一个真谛——人只能改变自己,而无法改变他人。
什么是希望?希望就是你“看”到了自己将去往何方,而那个方向正是你所渴望的生活的样子。
30年前,我越活越看不到希望,我生活在一个充满抱怨、指责的世界,30年后,我生活在一个鼓励、赞扬的世界,而且这个世界充满了大爱。最难能可贵的是,我提升了对爱的理解,并且可以先身教、少言传。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当我们自己真正有一天开悟了,我们才会懂得什么叫界限、全局、布施、体谅对方。我们今天的烙印就是曾经的过往,遮不住,也掩埋不了。只要你张嘴说话,对方就会看透你。
乐嘉今天的成就,是从多少经历和书本中磨练出来的?杨幂在荧屏前淡定自如的说话方式,媒体公认的情商高,原来我从诸多书籍中看到了杨幂读后的点评。所有成功人的共同点:博览群书。
所以,因为我不经意的一个话题,引出同仁的不同见解,致使我有了诸多的反思。读大学有没有用?这在我看来其实只是一个点,而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一个人从小到大,你经历了什么样的环境熏陶,每一个环境就是一个点。我们的家庭环境、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工作,哪一个节点会让你有所学习,触动了你的自我警醒和反思?
33年,转瞬即逝。人生百年已走完1/3,谁知道是不是1/2?接下来的每一天,打算怎么活?不在仅仅是人生苦短,而应该是璀璨夺目。
给自己一个决定!30岁后的每一天要好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