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战略的定义
从百度百科中找到的答案——
战略,是一种从全局考虑谋划实现全局目标的规划,战术只为实现战略的手段之一。
谈到战略,往往是离不开战术的,而这两个词最早都是来源于军事上的概念。提到战略,总是给人一种复杂、庞大的印象,需要周密算计、全盘布局来实现的一整套计划和谋略。
二. 我之前认为的战略
1. 战略这个词在我的大脑中一直也是这样的印象。这个活是属于战场上的军事统帅、商业领袖,类似诸葛亮、毛泽东、乔布斯这样的天才干的。它是高不可及的,它是宏大的,这个世界上的99%人都跟它不沾边。所以,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很少提及,也压根不会去考虑这个层面的作用和意义。
2. 若干个小的战术构成一个大的战略。从最小作战单位的每一个具体任务,统筹天时、地利、人和上所有的有利条件和资源去实现这个整体目标。
三. 我对战略的认识是如何改变的
如此高层面的事情除了看历史书籍和有关历史的影视作品的时候,这个概念基本不会进入到我们的头脑中。
一段时间内,我对产品文案非常热忱,在互联网的世界中,与用户的沟通基本是靠文案,我曾经认为,一句走心的文案胜过大段对产品直白的陈述,于是我看各种文案,同时也围绕着公司的产品开始写自己认为不错的文案,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发出去也收获很多的点赞和转发,可结果往往还是“叫好不叫卖”,有点类似于锤子手机前几次的产品发布会,尽管它的这些经典文案“诸如天生骄傲”、“漂亮得不像实力派”……在各大媒体和社交平台刷屏,可几个月下来销售业绩并不好,市场占用率没有多大改变。我甚至一度开始怀疑这个世界,直到我有一天看到李叫兽公众号的一篇文章《文案的策略性:只顾KPI的文案没有用》,所谓的KPI指标无非是阅读量、点赞数、转发量、以及增粉多少,但最终有多少转化,却忽略了。只顾在台上受多少人鼓掌追棒,却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为此埋单了,还自我安慰这是品牌建设,会在之后的市场反映中慢慢发挥作用的。
李叫兽的分析是,这些文案没有策略性,即没有聚焦,没有根据现有的市场竞争对手找到自己的定位,没有扬长避短,也没有让所有的战术来协同一个目标战略。这一篇文章打开了我对战略意义的兴趣,有一句话说得好“最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战略就是这样一种看不见却又发挥着根本性作用的东西。
四. 我对战略新的理解
接下来,在我关注的《罗辑思维》节目中又出现了一期节目:“什么是战略?” 以及节目推荐的延伸阅读,劳伦斯.弗里德曼的经典著作《战略》,以下我把我对战略新的理解作简要概括:
1. 战略和战术不光是我之前理解的大与小、主与从的关系,而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战术,是运用资源达成目标,而这个目标就是要赢,甚至是致对方于死地。但战略不一样,是在彼此的关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相对优势,然后换一个新的维度,在彼此之间的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并不能算一个真正的战略家,尽管每一场战斗都操作得极近完美,却将自己及蜀汉政权置于不利境地,而司马懿却能够利用曹魏与蜀汉之间的矛盾保留自己的实力,在适当的时候壮大,最后得以统一天下。
2. 对于矛盾的运用,战术思维是极端的,目的是要消灭这个矛盾,进入理想主义的世界,但战略家明白,矛盾是消灭不了的,只能转化,转化于自己有利的局势中。号称世界级著名的战略家毛泽东,无论是在早期的革命,还是建国后的国际关系处理上,甚至在对台湾政权的态度上,都表现出了高瞻远瞩的战略智慧,可在晚年发动的这场文化大革命,却丝毫看不到战略的影子,甚至出现“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这样极端的口号。
3. 战略的关键在于割舍、聚焦。即放弃其它目标,围绕单一目标,配合以其有利的资源,而不是将拥有的所有资源都堆上去。李叫兽的文章中举了一个海湾战争中“沙漠风暴”的例子,当时的将军,将8000名美军最高傲的海军陆战队留在波斯湾打酱油,让美军精英的空降师作佯兵,这在大多数人看来,是多么浪费资源的作法,而正是为了配合“正面佯攻,侧面包抄”的战略意图,不得不放弃本需要充分利用的优异资源,最后取得了在100小时内击溃54万伊军,而美军首日伤亡只有8个人的战绩。
4. 战略的核心是均衡。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等我怎么样了,我就可以……”、“等我有了……我就会……”这是典型的战术思维,也是极期幼稚的理想主义幻想,总认为你的世界有一个明显清晰的分水岭,分水岭的两边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就拿财富自由来说,把财富自由当成一个目标的人可能永远也实现不了财富自由,因为头脑中想的是:等我有钱了,我就要去……估计都是想着怎么花钱的活法,与中大奖后的状态无异。李笑来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上谈到,财富自由,是你无须为生活开销而努力为钱工作的状态,即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了。财富自由的前后并不是从苦逼的赚钱到漫无目的的享乐,曾经有人问罗振宇,说假设你现在有了10个亿,你会选择去做什么,罗胖的回答是仍然做现在的事,我想,这就是财富自由吧。
战略不止是领袖们的专属,如果将战略思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我想都会出现全新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