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7年3月3日,星期五,晴。早上的时候,妞妞哭了,没有理由地,我想,可能是起床时我把她从梦中叫醒的缘故吧。吃饭的时候又哭了一次,因为洗脸的时候,我把碗里的热水倒了一半洗脸用,无奈,又开了一碗。春天的天气反反复复,人的心情也善变。
一、温暖
今天的天气不错,虽然早上有点冷。本周第二节的课间操暂时停止,据说是天气污染严重,我倒是没有感觉,只是,天气慢慢地回归暖和,人也精神起来。下课了,我正要回办公室,有一个孩子拽住了我,硬要背诗词,不一会儿竟围了一圈,无奈(其实,心里是真真的高兴),和孩子相约,办公室门口的阳光下见。莫负春光,说的就是这吧,一边享受着春阳的抚摸,一边汲取知识的营养,我和孩子的心也柔软起来。
二、节奏
今天读薛瑞萍老师的《读教育理论》,有一个词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节奏。成人有成人的节奏,孩子有孩子的节奏,即使是做同类的事情,他们的节奏不同。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摇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一名教师,要像用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必须适应孩子的节奏。过多的干预不是拔苗助长就是画蛇添足。记得去年妞妞初入幼儿园的情景,不进教室,老爱待在滑滑梯上玩,鞋子总不在脚上,后来,慢慢地,就跟上了别的孩子的节奏。记得老师教数数,妞妞年龄小,五个手指头掰了几个星期,连下课做游戏时也不放过,那个认真劲,真让人感动。功夫不负有心人,妞妞终于把五个手指头研究透了,现在伸剪刀手也得心应手了,并且做事情很专注。今天我让她把玩的玩具收到玩具箱里,她很好的完成了任务。一个三岁不到的孩子,做到此,难能可贵,这与老师适应孩子的节奏是分不开的。
三、幼儿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近几天,我们几个年轻妈妈常在一起探讨孩子特别是幼儿的教育问题,我们一致认为,幼儿最重要的事情是游戏。我们觉得,爱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从中可以享受到许多童年的快乐。但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似乎不这么认为,她认为,工作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则,不工作就不可能形成个性。儿童需要有事可做,能做事使他获得能力、尊严、成就感和自我意识。而玩具,则容易消磨人的意志,就像中国有一成语所说——玩物丧志。虽然我不太敢苟同,但则确确实实震撼了我的心灵了。
四、正常化
蒙台梭利认为,精神正常的标志是镇定、有分寸地行动。好多时候,我们容易步入两种极端:精神过度激昂或消沉。我有一个学生,上课老是把手举的高高的,发言也似乎很踊跃,还喜欢问老师问题,但是,一到考试,成绩却不理想,认真一观察,原来他不喜思考,问问题也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这表面上是对学习的投机取巧,钻了空子,其实是心灵的懒惰,缺乏了脚踏实地的品质,这就是非正常化。
一边码着文字,一边却有些不知所措。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播下希望,收获丰收;春天,也是个多愁善感的季节,无由来的愁绪,会突然萦绕于心,只有慢慢地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