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良华,男,汉族,是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哲学”、“教师教育学”、“家庭教育学”。倡导“自然教育学”和“叙事教育学”。代表作品有《有效教学论》、《叙事教育学》、《教育自传》。
刘良华:教育叙事与教师专业成长
16-08-24 江山携手 + 关注献花(0) 收藏
——教育专家讲座笔记及补充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三个要素:
1、教师学习:看法 2、教师行动:做法 3、教师叙事:说法
二、教育叙事:说法
像“讲故事”一样讲述自己的教育研究
一)典型的教育叙事研究
1、教育传记 个案研究:《大师的教书生活》《鲁迅传》《胡适传》《经亨颐传》
2、教育自传 个案研究:《窗边的小豆豆》《藤野先生》《影响我的重要他人》《不过如此》
3、教育小说(故事) 个案研究:《爱弥儿》;寓言、神话、童话
二)艺术化的教育叙事研究
1、传记体小说 个案研究:《心灵的激情:弗洛伊德传记小说》
2、自传体小说 个案研究:《童年》
3、成长小说 个案研究:《大宅门》
三)科学化的教育叙事研究
1、调查的叙事研究 个案研究:《村落中的国家》
2、经验的叙事研究 个案研究:《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
3、历史(类比)的叙事研究 个案研究:《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小学国文教育改革》
三、经验的叙事
1、问题与假设:
我遇到什么问题;别人怎么解决的;我准备如何解决我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解决问题中我遇到什么新问题;我是如何解决新问题的;后来我又遇到什么新问题。(矛盾观·悲剧意识)
3、结果与讲座:
前测与后测的比较;为什么有这样的效果。
讲座语录:
了解教育理论,建立教育流派(对立意识) 德智体是目的,美劳是方法。 不劳动的孩子人格差,不运动的孩子身体差。 爱吃零食的孩子,身体不好,性格不好。 最好的老师是孙悟空的老师:“不得行恶”;“不说我是你的老师”
刘良华:教育叙事与教师专业成长
16-08-24 江山携手 + 关注献花(0) 收藏
——教育专家讲座笔记及补充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三个要素:
1、教师学习:看法 2、教师行动:做法 3、教师叙事:说法
二、教育叙事:说法
像“讲故事”一样讲述自己的教育研究
一)典型的教育叙事研究
1、教育传记 个案研究:《大师的教书生活》《鲁迅传》《胡适传》《经亨颐传》
2、教育自传 个案研究:《窗边的小豆豆》《藤野先生》《影响我的重要他人》《不过如此》
3、教育小说(故事) 个案研究:《爱弥儿》;寓言、神话、童话
二)艺术化的教育叙事研究
1、传记体小说 个案研究:《心灵的激情:弗洛伊德传记小说》
2、自传体小说 个案研究:《童年》
3、成长小说 个案研究:《大宅门》
三)科学化的教育叙事研究
1、调查的叙事研究 个案研究:《村落中的国家》
2、经验的叙事研究 个案研究:《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
3、历史(类比)的叙事研究 个案研究:《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小学国文教育改革》
三、经验的叙事
1、问题与假设:
我遇到什么问题;别人怎么解决的;我准备如何解决我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解决问题中我遇到什么新问题;我是如何解决新问题的;后来我又遇到什么新问题。(矛盾观·悲剧意识)
3、结果与讲座:
前测与后测的比较;为什么有这样的效果。
讲座语录:
了解教育理论,建立教育流派(对立意识) 德智体是目的,美劳是方法。 不劳动的孩子人格差,不运动的孩子身体差。 爱吃零食的孩子,身体不好,性格不好。 最好的老师是孙悟空的老师:“不得行恶”;“不说我是你的老师”
欧阳伟:刘良华这个人
三十开外,身不足一米七,短平头发,体格健壮(恕我不才,找不出更好的词语),古铜色皮肤(先生自诩是世界上最健康,最完美的肤色)。眼神犀利无比,仿佛能把人看透似一张白纸,不免让人觉得惶恐,不敢与之对视,久而久之,未闻已先惧三分。先生教授教师教育学。
先生的自信是我从未见过的。他在上我们的课程二个半小时从未间断过,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且思路清晰,不曾见有重复字眼,语气十分肯定。但他却有一次和我们讲起他其实很自卑,并解释可能和童年经历有关,我便诧异人是否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极端到了顶点就会出现异化。
他行事“专制”。上他的课,近乎“苛刻”。第一节课,他便宣布一系列规矩:不能迟到(话音未落,一女生疾步走进,于是全体学员哄堂大笑);上课保持绝对安静,包括同桌交流(对小学生尚可,怎可如此待成人?)等等,诸如此类。并一再强调你可以不上他的课,但上了课却没有按要求做,他会“憎恨”他。他用了“憎恨”二字,让我们不禁毛骨悚然。他还说他的要求没有商量的余地,“民主”过多就会滥情或放纵。并自言如果他当guan,一定是一个“专制”的guan。终于在上课期间,我们领略了他的“专制”。他的教育理论雄辩有力,论据充足,讲完理论并向我们推荐了一些研究的方法,但末尾总加上一句:“希望你们一定要接受我的建议。”“专制”的有点可爱。
他文字“暴力”。“暴力”是我们同学对他文字的评价。但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种快意的复仇或挑衅,在他的文字里充满了无惧和果敢。他的文字极富雄辩,铿锵有力,如笼中的野狼在千般地撕扯,不断打破框架的束缚,不停地敲击着人们脆弱的神经,唤起人们对当前教育的反思和探索。他曾自言他最喜欢做如关汉卿般的“抡不破,压不弯,捶不扁,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不知可说错否?)这样的人,真乃字如其人。
有时候,他的语言也夹杂着一些诙谐和幽默。词语新解是他拿手好戏。诸如“生活”,他的解释是“生下来是为了活着,是谓生活。”看似无理,却透露着智慧和哲思。
他生活“无常”。他的生活倒也是有规律,只不过是“日出而息,日没而作。”所以,准确地讲是“反常”,他也常常自嘲要改过,但终未改成。(不知尚有尝试否。)反常的理由是他是一个十足的“网虫”,不过,与其说他喜欢网络,更不如说他爱他的博客。他每天坚持在博客上写教育日志,并转摘一些教育案例和自己的理论专著。悉闻他的博客短短几个月跟帖量已超过300万人次,其影响可见一斑。博客已成为他第二个“家”。有时候我们笑谈:如果哪天他家电脑失窃,他会彻夜失眠(不对,应该是整日失眠,谁让他是白天睡觉呢。);倘若他知道小偷是谁,我想他会杀了他。
如此生活方式的人却能保证充沛的精力着实让人吃惊。他说话声如洪钟,高亢有力。我敢确信,站在教室三十米外能一字不漏地听出他所说的每一句话。对于他这样“日出而息,日没而作”的人,却能有如此好的体力和嗓音,我一直抱有深深的怀疑。
他却也有一项优点,便是重视劳作。他说喜欢劳作的人一定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一个对生活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这样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人。他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平生最看不起的人是轻生的人,不管是什么理由。他说:“只有脑子进水的人才会去自杀。”他曾经崇拜过三毛,但三毛自杀后,他的偶像也就破灭了。他说尽管她的自杀是有原因的,但他依然是不可原谅的。
良者,善也;华者,美也。良华者,美善是也。真心希望他的理论,他的生活都越来越尽善尽美。
文章来源:新思考网
基本介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博士 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哲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研究方法”。倡导“教育现象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已出版专著六部:
1.《校本行动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校本教学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有效教学论》(与高慎英合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教育自传》(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5.《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教师专业成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翻译《教师成为课程研究者》(与邝红军等合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在《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课程·教材·教法》、《比较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教育理论与实践》、《全球教育展望》、《教育发展研究》等杂志上发表文章50余篇:
刘良华:《教育叙事研究:是什么与怎么做》,《教育研究》,2007年第7期。
刘良华:《人的素质与身体教育学》,《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第8期。
刘良华:《社会的变迁与学校的回应》,《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5期。
刘良华:《我们的教育是符合“人性”的吗?》,《教育科学》,2007年第2期。
刘良华:《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专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
刘良华:《教育哲学的期待》,《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第3期。
刘良华:《教育要拯救“个人”》,《中国教育报》,2007年4月5日。
刘良华:《从“现象学”到“叙事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第7期。
刘良华:《身体教育学的沦陷与复兴》,《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刘良华:《重申“行动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第5期。
刘良华等译:《教师成为课程研究者》,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刘良华:《什么知识最有力量》,《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第10期。
刘良华:《问题还是方法?》,《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第9期。
刘良华:《校本教学研究的几个问题》,《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第10期。
刘良华:《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倾听”与“任务叙说”》,《教学与管理》,2003年第8期。
刘良华:《“行动研究”的故事》,《教育研究(大陆版)》,2003年9月版。
刘良华:《改变教师日常生活的“叙事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第4期。
刘良华:《教学叙事:重建教师思维》,《中国教育报》,2003年1月21日。
刘良华:《倾听语文教学》,《学科教育》,2003年第1期。
刘良华:《反思教师的“日常生活”》,《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3年第1期。
刘良华:《论教育“叙事研究”》,《现代教育论丛》。
刘良华:《论行动研究的“合作”伦理问题》,《教育科学》,2002年第2期。
刘良华:《超越“填空”的历史教学》,《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年第5期。
刘良华:《行动研究:是什么与不是什么》,《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年第4期。
刘良华:《教育行动研究——解释学的观点》,《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11期。
刘良华:《外国中小学外语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学与管理》,2001年第10期。
刘良华:《教育,语言与生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第1期。
刘良华:《我国外语教学改革的经验与问题》,《教学与管理》,2001年第2期。
刘良华:《中国教学实验百年》,《教育研究与实验》。
11月21日全天,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刘良华在2017年校长资格班做一场精彩的报告。风趣幽默,思想深邃,深入浅出,实为精神大餐。
刘良华《不期而至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