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撒哈拉沙漠坠机了,在沙漠的非洲,遇到了一个自称“小王子”的人。他是一个小孩。他披着斗篷,有着金黄的短发,是来自一颗叫做B612小行星的旅行者。我修着飞机,和他度过了一周的时间,最后目送一条黄蛇将他带回故里。
这是一个六年之后的回忆故事,也是一段每次提起犹若重现的记忆。“我”了解他与玫瑰花的过往,他与猴面包树的斗争,他来到地球前(以及在地球上时,遇到“我”之前)的经历和他的人生箴言。也是生活建议。
“我”尝试过理解提起看过四十四次日落,在一天的小王子,也曾经不理解花儿与羊的战争为什么比修好飞机更重要。“我”想留下正在和蛇对话、正在平静地走向归途的他,也记住了狐狸(没错,地球上的)给他的智慧之言,因为他将这句话在打水时,转着轴辘,又说给了“我”听。
“我”画过丛林捕食者——和他吞下的大象,也在“大人化”的过程中学会了用地理知识判断中国和Arizona。幸运的是,“我”仍拥有着一份童年时的单纯和遇到一个能看懂“蟒蛇不是帽子”的作品1号的人的渴望与期盼。不幸的是,序言中说道,单纯仍在,人未遇到。
所以“我”在一天夜里,在只有“我自己”的沙漠繁星之下遇见了小王子。他要求“我”给他画一只羊。后来羊睡着了,他说。也许那一刻“我”像是看见了繁星。他也是从一颗星星上来的。
童话色彩与浪漫色彩,但“我”首先是复制了作品1号,又尽力画了一只“病”羊、山羊和老羊,才让“绵羊盒子”被承认的。所以你看,他用一种主观的视角去观察世界,但有他自己的道理。
他的天真快乐来源于他的主观角度,还是他作为一个孩子年轻而比“我”更接近于人的本质?我想是后者。的确,一个人在他成长过程中观察世界的方式和人类哲学史的发展有相似之处,他可能会经历从主观到客观,从唯物再到辩证唯物。但实际上人的本质是相伴每个人一生的,闪耀在生命旅途的每一刻。一个真正的人总是拥有着并表现着人的本质。不幸的是,部分的人因为自身人的本质以外的部分,或者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而不再与人的本质拥有本来巨大的联系。联系仍在,就像星光一样,只是黯淡了。
幸运的是,被异化的人的本质可以被仍然存在的人的本质所唤醒,所拯救,如小王子之于“我”。这可以是自我呼唤,像“我”心灵深处的与小王子相同的纯粹真实;也可以是帮助,像小王子对“我”所说的“看不见的才是重要的”让“我”产生了共鸣,因而更加纯粹。也就是说,这种依然存在的人的本质可以是自己的,亦可以是他人的。唤醒的方式可以是发现、反思与顿悟,也可以是他人对被异化的部分的直接改造,或通过自己本已存在的人的本质改造被异化的部分。
那么,如何呢?仍然是“最重要的东西是看不见的”。但完全吗?并不是完全的。原因很简单,人的本质是并不完全可以用眼(仪器,等等)看见的。但同时,也有一部分的人的本质是可以表现出来的。不过通常如果它能表现出来,我们也会知道它是已经存在的人的本质了。
人的本质是一直存在的。“沙漠中的星星,格外明亮。”沙漠是被异化的人的本质,星星是仍然存在的人的本质。当“我”与小王子在沙漠中看见繁星,无疑,星星是璀璨过沙漠的。遥远,却更广阔得震撼,因为它明亮。同样,沙漠并不随处可见,但星星的存在接近永远,不论白天夜晚,总是明亮。而现在,因为沙漠的存在,星星格外明亮。小王子像一棵树一样缓缓倒在了沙漠中,却回到了星星上。人的本质是最终的归宿。
我还有三个问题。
那么,
你能理解“我”吗?
你能理解小王子吗?
你能理解星星吗?
人的本质是简单的,只是表现形式可能复杂。
结语:一个人的人的本质都被异化了,又怎能通过被异化的部分看到其他事物的本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