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概述:“假作真时真亦假”,真真假假谁又能说得清楚呢!在《三十六计》中“假痴不癫”的解释中说道: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蕾屯也。
颠道人,不知姓名,寓蒙山寺。歌哭不常,人莫之测,或见其煮石为饭者。
译文:从前有个道士,平时疯疯癫癫的,因为没有名字,大家都叫他颠道人,他在山上一个叫蒙山的寺庙里。
颠道人平时疯疯癫癫的,感觉整个人的情绪也是不可控的,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没有人知道他,偶尔进过的人会看到他喜欢拿一个石锅煮饭吃,下文就以标题“颠道人”作为称呼了。
会重阳,有邑贵载酒登临,舆盖而往,宴毕过寺,甫及门,则道人赤足着破衲,自张黄盖,作警跸声而出,意近玩弄。邑贵乃惭怒,挥仆辈逐骂之。道人笑而却走。逐急,弃盖,共毁裂之,片片化为鹰隼,四散群飞。众始骇。盖柄转成巨蟒,赤鳞耀目。众哗欲奔,有同游者止之曰:“此不过翳眼之幻术耳,乌能噬人!”遂操刃直前。蟒张吻怒逆,吞客咽之。众骇,拥贵人急奔,息于三里之外。使数人逡巡往探,渐入寺,则人蟒俱无。方将返报,闻老槐内喘急如驴,骇甚。初不敢前,潜踪移近之,见树朽中空有窍如盘。试一攀窥,则斗蟒者倒植其中,而孔大仅容两手,无术可以出之。急以刀劈树,比树开而人已死,逾时少苏,舁归。道入不知所之矣。
译文:一次恰逢重阳节,县里的一个有钱人用车载着酒去游山玩水,在回返的途中,经过寺庙门口的时候,颠道人穿着一件破衫,打着光脚跑出来,嘴里发出古时候皇帝出行时,行人避让的警戒声,并做出一系列动作,很有嘲弄这个有钱人的意味儿。
有钱人感受到自己被一个疯癫的道士羞辱了,就叫随身的奴仆去驱赶他,一边追赶,还一边辱骂癫道士,癫道士一边发出咯咯的笑声,一边跑,像是在逗这群人玩儿一样。这群人有些暴躁了。
忽然加快速度追赶颠道人,颠道人就丢掉了手里的纸伞,一群人愤怒地捡起那把纸伞,把纸伞扯了个稀巴烂,瞬间,那些被撕碎的纸片,就幻化作了一只只老鹰到处乱飞,众人开始感觉到了害怕。
而此时,伞柄也幻化成了一条巨型蟒蛇,巨蟒通身都是红色的鳞片,眼睛里放着耀眼的光芒,一群人吓得四散逃跑。
有一个同行的友人上前去制止大家逃跑的行为,说道:“这不过就是障眼法而已,伞柄怎么可能会把人吃掉呢!”
于是,那个人拔出随身携带的刀,冲向那条巨蟒,巨蟒看到有个人冲了过来(心里估计想着,呦呵!还有不怕死的嘞),巨蟒长大嘴巴一口就将那个人吞进了肚子里。
一群人看到此情此景,吓得簇拥着那个有钱人一起逃跑了,跑了差不多有三里路的样子,大家实在是跑不动了,就停下来休息,那个有钱人叫随身的仆人去四处探查情况。
他们在探查的时候,又折返回了寺庙中,发现那个颠道人和巨蟒都不见了。
于是,他们打算原路返回去汇报情况的时候,忽然听到一棵老槐树内有急促的喘息声,大家又是一阵紧张,心想:会不会是颠道人还没离开?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不敢上前去察看,后来有个胆大的人走在前面,慢慢靠近那棵老槐树察看情况,发现那棵树已经腐朽了,发现了槐树根部有个如盘子一般大小的洞口。
他们缓缓靠近树洞,并试着往树洞里查看的时候,发现那个和蟒蛇决斗的人头部朝下,倒栽在树洞中,而树洞孔仅仅只能容得下两只手般大小,没有办法从洞口将那个人就出来。
于是,随行的人取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刀,劈开了那棵老槐树。把那个人救出来的时候,那个人已经昏死过去了,喂了些水,不一会玩儿,那个人就醒了过来了,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把他抬了回去。
颠道人就这样凭空消失了,再也没有人知道他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