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春天的风透过小镇的街巷,带着一丝寒意。在那个年代,乡村的夜晚特别安静,星星点缀在漆黑的天幕上,月光如水,洒满大地。然而,林家宅37号的那一夜,却注定了不平静的结局。
林家宅位于镇子的边缘,是一个典型的老宅院。宅子前面有一条弯曲的小路,两旁是高大的柳树,枝叶低垂,像是无数双黑色的手臂,笼罩在这座宅邸之上。那一年春天,李成忠还是一名年轻的刑警。他接到的第一个重要案件就是发生在林家宅37号的血案。
李成忠记得那一晚,他接到了一个急促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一位焦急的声音:“成忠,快来!林家宅37号发生了凶杀案!你赶紧来!”
他猛地一惊,抬头看了看夜空,心里有种不祥的预感。李成忠与同事匆匆赶到案发现场,然而,让他惊愕的场面却让他久久不能平复。
林家宅的门没有关,屋内一片昏暗,只有墙角的油灯微弱地闪烁着。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腥臭味,像是血的味道。地面上,是满地的血迹,漾开的血水渗透到木板缝隙之间。屋里没有人,甚至连一具尸体也没能找到,仿佛这一切的发生只是一个空洞的幻象。
“怎么回事?人呢?”李成忠的声音在空荡的屋子里回响。
几分钟后,李成忠才从同事口中得知案情的部分信息:男主人叶国先和妻子赵玉兰、儿子叶小华的尸体都不翼而飞,屋里唯一能看到的,就是那满地的血。
经过初步勘察,李成忠确认这里没有任何的入侵痕迹。似乎是自家人所为,但叶国先和赵玉兰夫妇的关系向来和睦,至于他们的儿子,叶小华还只是个十岁的小男孩,怎么可能做出如此恐怖的事?
李成忠的疑虑越来越深,案件扑朔迷离。他和同事开始调查叶国先的背景,结果发现叶国先的生活并不简单——他曾是一位在地方有点背景的商人,但在几年前却因涉嫌与不明势力有联系而被迫离开了镇子。
逐渐,关于叶国先的人杀害妻儿的猜测浮出水面,但这只是案发后的猜测,没有确凿证据。而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一些村民开始传出关于林家宅的怪异故事。
有人说,每到夜晚,林家宅37号的窗子总会无缘无故地亮起微弱的灯光,屋内似乎总有人影走动。甚至有人在小路上看到一位披头散发的女人,穿着一袭白衣,站在宅子前,久久不动,眼神空洞得让人不寒而栗。
这些传言传到了李成忠耳中,他并没有在意太多。毕竟,他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警察,面对这些民间的传说,他更愿意依靠事实来推理案件。然而,随着案情的发展,李成忠渐渐感到,这个案件似乎远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几年后,镇上的政府决定将林家宅37号的旧宅拆除,准备改建成一个工人新村,容纳2万户的居民。拆迁工人开始了对老宅的拆除工作,而这一次,李成忠带着一丝不安来到了现场。他听说过,许多曾经住在附近的老人都不愿再靠近这块土地。原本荒废的宅院,在这个夜晚,仿佛有种奇异的力量,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忌惮。
在拆除的过程中,工人们无意间发现了地下的一间密室。那是一间完全封闭的地窖,里面有些破旧的家具和一些看起来非常古老的物品,仿佛被遗弃已久。然而,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密室的墙角有一具已经腐烂的尸体。
这具尸体的衣着和样貌都十分陌生,身上没有任何标识,看上去像是某个被遗弃的无名之人。然而,当李成忠仔细观察时,发现尸体身边的地面上有一些字迹,用血写成的:
“叶国先,赵玉兰,叶小华,永远不要忘记你们的罪。”
这些字迹让李成忠的心脏猛地一沉,他的直觉告诉他,这起案件背后可能有着更加复杂和诡异的故事。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成忠的调查陷入了僵局。虽然有一些线索指向叶国先可能和某些黑帮势力有牵连,但始终没有确凿证据能将案件与他直接挂钩。而那个血腥的夜晚,和那封闭的地窖,也始终无法从李成忠的记忆中抹去。
终于,工人新村的建设如期进行,而林家宅37号的记忆,也在时间的流逝中被抹去。新村里住进了成千上万的居民,生活仿佛恢复了平静。但镇子上的人依旧时常提起那个旧宅,尤其是那些经历过林家宅37号怪异事件的老人,他们常说,虽然地面上已经建起了新房,但那些古老的怨气,似乎依旧在地下蠢蠢欲动。
不久后,李成忠因工作调动离开了那个小镇,虽然他曾多次尝试去解开那个案件的谜团,却始终没有得到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林家宅的事件也逐渐被时间吞噬,但每到夜深人静时,李成忠依旧会不自觉地想起那个血迹斑斑的屋子,那些消失的尸体,还有那封闭地下室里的血字。
现在,新村里已是车水马龙,但偶尔,一些人在深夜路过林家宅原址时,会不由自主地加快步伐,似乎害怕回头看到某个熟悉的身影。(2025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