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次拿起手机,没有一个来电,没有一个未接电话,没有一条重要消息,
偶有几条是微商的群发广告,有1万个念头涌现,有时会想自己是不是不合群,不好相处,所以没有朋友邀约。
原本经常约朋友看电影,后来工作安排日渐多,约的次数越来越少;
原本经常约闺蜜去逛街,后来家庭孩子要陪伴,大家关注重心转移;
慢慢的,
一个人去瑜伽,一个人去购物,一个人去图书馆,一个人去学写文章,一个人去学习心理学;
柳宗元一个人钓鱼,
他在《江雪》写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李白一个人喝酒,
他在《月下独酌》写到:“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说: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多别的选择了。
尼采说: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并不是因为他喜欢孤独,而是因为他找不到他的同类。
独处本质上不同于孤独:
孤独是一种主观自觉与他人或社会隔离与疏远的感觉和体验,而非客观状态;
孤独是一个人生存空间和生存状态的自我封闭,
孤独的人会脱离社会群体而生活在一种消极的状态之中。
而独处是一种心理的强大选择:
人们在社会中生活,具有各种各样的社会需要,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一个人可在欢乐热闹社交场合而仍深感孤独,
也可在漫长的独处中毫无孤独感。
喜欢独处的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1.判断力超乎常人,对事情观察得很透彻。
2.能够接纳自己、接纳别人,也能接受独处的环境。
3.单纯、自然,常保一颗善良的心。
4.对人生怀有使命感,把精力用来思考与众人相关的问题。
5.享受独居的喜悦,也能享受群居的快乐,用独处的时间来面对自己、充实自己。
6.自我满足,喜乐有余,愿意与人分享,无需额外向外索取。
7.欣赏简单的事物,能把影子当朋友,天真好奇,能从最平常生活中找到新的乐趣,从平凡之中领略人生的美。
8.他们的朋友或许不是很多,然而所建立的关系,却比常人深入。
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看:
独处的时候,更多的可以看到自己的需求,不需要迁就他人。
选择独处,进行理性的思考,是一种觉悟,是一种智慧。
没有一摸一样的两片叶子,更没有两个一摸一样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而时间却是有限的,生命更是需要珍惜,用有限的生命来探索自我的无限可能。
喜欢独处,不仅不可耻还是内心强大的表现。
正如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说的:“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