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常喝”鸡汤”,有害身心健康。
“鸡汤”一词,大家应该都在熟悉不过了。凡是弘扬正能量的,都可以列在鸡汤的范畴内。一时间市面上到处都是鸡汤文,闹得读者们心血来潮,焦躁不安,有一种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感觉。未老先生最近就在读青年作家李尚龙的鸡汤一书《你要么出众,要么出局》。不用我提,书名本身听着就很鸡汤。但鸡汤的优良,在于厨师如何熬制,在于表达者如何展示。精心炖出来的鸡汤,香而不腻,许久不能忘怀。李尚龙的作品就属于这一类,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只有”过量“的切身经历,真诚而鼓舞人心。而粗糙应付的一碗,就像是放多了碱面,鸡汤看起来浓厚,实则急于求成,容易引人误入歧途。
鸡汤说白了,是在激励自己的同时也鼓舞了他人。未老先生觉得,鸡汤本身固然重要,但最关键的莫过于接受鸡汤的我们自己——正确看待鸡汤,才能让鸡汤发挥效用。未老平时就很喜欢写鸡汤,积极地面对问题,而不是安然地屈从于现实。记得去年就写过一次:面对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怕选错,只怕放弃了选择的机会。如果单看这句话,你可能觉得这只是一时兴起,心血来潮,等写完这段话,热情也就降了温。然而,不了解我的人,不知道去年我一直在试图寻找这句话的答案。我现在学的是营销,但是今年大三的我,发现自己也特别喜爱读书写作——了解我可能没有机会遇到的经历,传递对我所经历之事的想法。不管内容是什么样,我觉得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产生共鸣的源头,文字是最美和最真切的表达方式。过去的一年,我一直在纠结营销和写作这两者,我该如何选择?需不需要转专业?选择了写作,以后的工作会有保障吗?难道学了两年的营销就要这么放弃了吗?还没有正式参加工作,我怎么去比较我对营销和写作的喜爱?也许我真的很喜欢营销……当脑海里一直都是在质疑写作这个想法时,这句鸡汤在我这里就很有意义。这句话虽然不能指导我去实现写作这个梦想,但它一定是鼓励我去坚持写作的出发点。我们还未完全有实现梦想的能力,如果再没有鸡汤式的积极,我们拿什么在残酷现实的面前追逐我们的梦想?
鸡汤本身没有错,依赖鸡汤而安于现状才是问题所在。在品味鸡汤以后,我做出了选择:修完营销专业,在这过程中,抽出时间继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还是那句老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如果还没有具备通往梦想这条道路所需要的能力,不是机会不青睐我们,而是我们无法意识到它们的存在。
我们很多时候经常在已经走过的路上来回徘徊,思量许久都不肯迈步。重复过的路走得的确踏实安稳,但选择一条未经跋涉之路,我们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李尚龙曾说,“别怕走弯路,走了弯路再调整一下就好,总比站在起点花那么多时间想如何走强。“ 远行路上还是要靠自己,但鸡汤式积极,就能在那一瞬间帮助我们重振旗鼓,挣脱残酷现实的束缚,继续前行。
有时候,一瞬间的温暖,就能救得起持久的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