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几天前,参加了上一级公司发起的智慧水务的物联网推介会。因为家中无人,所以带了五岁的娃儿一起。
会议+餐会,结束时已过19:00.
中间只回过两次宾馆,一直都是娃儿一人独处,和两个小玩偶。
R:惊讶+赞叹+满满的感动。惊讶的是仅5岁,事前的沟通约定居然全部生效,践行了。回想起来更让我感动的是因为出发前一天欠休息,太累了,我为娃儿备了个面包,自己就睡着了。小人儿自己吃完睡好,清晨起来还为我倒了水喝,帮我换了高跟鞋,挤了牙膏灌了水。怎么会有如此好的表现!
I: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表现呢?我想我在不经意间使用了4D。首先,我感谢了孩子平日对我工作的支持体贴和讲理出门会叮咛我路上小心,回来端水换鞋,从不缠人(绿色培养维度),我告诉她我工作的行程不可更改,而她的父亲也有重要事情无法陪伴她,她只有两种选择:一是送去外婆家,一是和我一同出差。如果和我一同出门,必须一路上自己自主(比如自己走路,自己座位,不吵闹,我到会议地点要和在家时一样要暂时离开宾馆工作,下班才能回宾馆,我会提供动画学习节目、玩偶和电话,相信她能自己玩好并等待我回来,如有需要可以电话联络我)(蓝色展望维度);事实是出发的一路上,她自己一人独座一路十分安静自理,换乘走路直至抵达都十分遵守协议,离开时我教会了她使用宾馆电话,写下了我的电话,因为是第一次使用固话,我教会她使用重拨键,并教她使用电视摇控,叮嘱不可随意离开,或给陌生人开门,水和吃食的取用(橙色指导维度)。因为是公司内部宾馆,我的会议地点仅隔一栋楼,我的展望与实践是有可操作性的,我的经验告诉我,孩子教育要学会敢于放手,这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毕竟才5岁,出门不久,孩子即致电哭诉宾馆电视操作中关闭后无法开机寻求帮助,我告诉她,遇到这个问题很正常,可能是信号接收不好,我也时常打不开,再试试,如果不行,我会五分钟后回来协助她,(黄色包容维度),我及时赶回,解决问题,孩子安全感上得到满足,间中只挂过两次电话询问归来时间,不再致电,倒是我自己因为不放心回去看了两次,发现孩子已安然入睡。事情以常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得到圆满解决,我很开心。
AMBR在我和孩子的沟通中的使用,包括工作和孩子造成冲突时的指导意义: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在如何解决目前的困境,而非指责或抱怨领导的工作安排、丈夫的不能伸于援手、在异地工作的双职工家庭的诸多不便等等,进而从中看到更多更远(比如把问题变成锻炼教育孩子的一次机会,一次亲子远游),从而化不利为机会,收获更多。
D:感谢习书群的打卡要求,让我这个平时偏I有些粗心随性的人坚持了若干天后,关注点形成,不得不静下来,认真阅读我认为相对枯燥的理论篇章,慢下来,慢慢体悟总结,有所感悟马上就应用在自己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得到立竿见影的指导。还是那句话:行动起来。不要等很厉害时候才开始,先开始让自己变得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