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进了趟城,听了几场专家的讲座,有声色俱厉的警醒,有温声细语的启蒙,有平淡超然的氤氲……
虽然披星戴月的奔波很劳累,但灵魂又一次受到荡涤和洗濯,很深感幸运和愧疚。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最后一位,来自唐山的路南区进修学校的昌青老师。
在从一点半就开始的本该昏昏欲睡的三个小时里,她始终站立着,变换形式激情饱满地与我们互动着,学员们也很活跃,与昨天下午的气氛形成鲜明对比。
她的课件内容很少,没有过多多少高傲的专业术语和层层的逻辑,但都能直入你的灵魂。
她用生活中的种种见闻和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述说着,我们为什么要做四有新教师。
这才是真正的大家讲课,有自己的情感、事件和痕迹。
乾坤已定,一切都是挪移。这是我最喜欢的老师的姿态和样子。
最后,起立,鼓掌。
老师的幻灯片上留下这么一段话“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我。”
场终,人散。总有一些东西涌动在自己的心里,说不上为什么。是因为在乡野呆惯了,好长时间没有享受过这样美味的“大餐”了,发现食物里竟有灵魂的味道么?
我,一个常年被山野的硬风吹得粗糙、但又有点自负的乡下老树,在自我认知上确实走了不少弯路,吃了不少苦头。
于是我把这句话的截屏发到了学生的qq群里,希望听到一些回声。学生们却只看到会标字样,开始说“不赖啊”。
于是我又把截屏截了截,只剩下这段话,说要“研究研究”。
开始有人回我,班长说:“这句话出自日本建筑师山本耀司之口。”并附上图示。
一个男生发文说:“把比自己优秀的人比作目标,这才知道你的不足,与你的微不足道,自以为是的闪光点仅仅是一粒尘埃不知的微物,要向着‘向前的自己'迈步。”
我追问:“到更激烈的熔炉里去是吗?羡慕嫉妒后是冷静追赶吗?”
班长又说:“世界之大,总有你想象不到的厉害人物。感觉和我们班主任说的一样,一个人只有意识到了自己的有限,才能得到真正的进步。”
男生又说:“如果不是‘懒惰的、松散的自己',每个人都会成功,那就没意思了,拼的就是自己可以控制多少‘自己'。”
“厉害了”,我说,这个将要中考的男孩子真有心劲儿。
“控制多少自己,就可以提高多少自己。一个平台又一个平台,一种眼界又一种眼界。”我继续延伸话题。
班长总结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是要永不满足的意思。
故事告一段落,回归正题。
两天的讲座,几百人来自个县市的老师,我确实是遇到了“更强,更可怕、更有水准”的“东西”,碰撞出的自己有点变形,有点自卑。我要反思,我要追赶。
我想首先要做得一件事就是把自己变得柔软,柔软的外形,柔软的筋骨,柔软的心灵。因为首先融化了自己,才能用更先进的理念更有力的方式和内容塑出更好的自己。一个自己都喜欢的自己。
想想都觉得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