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译成英文时,增译了主语who,然后用了"who would expected that"来引导定语从句配合"should"来说明一个"竟"字,说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不可预料。而"海天之遥"是"非常遥远"的意思,译文用了"keep us poles apart"也十分形象表达了中文所要传达的意思,在四字格的翻译中选择了套译,而"咫尺之隔"用了意译。
"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载"的意思是我们只在南京短短的会面,而时光飞逝,马上就过了36年。"译文用了it做形式主语,"匆匆"译为"brief",说明短暂。
中国古代文言文是十分简洁的,用词十分精炼,并且多见四字格,六子格。 要翻译文言文就是要从凝练的四字格和六子格组成的句子中提炼出事件与情感,逻辑与脉络。最好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再译成英文。比如"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的白话文就是"我们小时候在一起玩耍过,一起在苏京会过面,这些事情我都记得",然后我们在看看译文,译文用了无灵主语句,从"the day"为主语,体现了英文的客观性。而译文在句中插入了"however",体现了这个句子中的逻辑关系。而"历历在目"的译文处理为"be still as fresh as ever in my memory"属于意译。
"惟长年未通音问,此诚憾事"的意思是"我们长年没联系了,这实在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译文用了"it is pity that…"的句式,用"indeed"来表示"诚"。这个句子的翻译也牵涉到了中英文语序上的差异。中文事实背景在前,表态在后,而英文表态在前,事实背景在后。"近闻政躬违和,深为悬念"也是这个逻辑,所以译文把这句话处理为"it filled me with concern to…"。而"indisposition"这个词用的非常妙,因为这个词十分正式,而对应的中文"政躬违和"也十分正式,礼数周到,这个词很好的做到了翻译中概念上的功能对等。接下来用"age over"来翻译"年过"再妙不过。age做动词使用,以介词来配合以体现年过七十,并且增补了主语"man"。"多有病痛"译为"liable to illness", 译出了"人老机体功能下降,容易得病"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