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阅读:2009年
2009年,刚开始时间管理没多久,看到达人在qq群里推荐《奇特的一生》这本书,于是就下载了电子版扫了两眼,没什么太多的感觉,也许那个时候的我很难读懂。不过时间没过几个月,我读了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做朋友》,那本书里有一个章节的内容提到记录时间这个概念,也许是有他人指点,读的时候容易很多,读后学到了一个概念:时间日志。
李笑来老师说,最好的工具是纸笔,而那时候我的时间管理工具也是纸笔。我用当时使用的万用手册上面的时间轴,开始记录时间的消耗。用蓝颜色的笔写下今日的日程,黑颜色的笔记实际完成情况。
记录了一个星期,我发现在上班的时候,我的计划和实际完成情况非常对应,但是下班和周末,就没那么顺利。原因是因为上班的时候每天被一个一个的会议和培训填满,每个时间都严格规定,自己没有喘息时间,但是换个角度,却过得极其有规律。
从这个角度上,不太自由的工作却给了我良好的规律和节奏,就好像中学时代,老师会把你的上课时间和学习时间都安排好,虽然你觉得不自由,但是把时间规划的很好。上了大学,自由了,没人管了,反而不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进行学习和生活。我就好像是那个样子,下班回到家,反而不知道该干什么,没有自己的计划,也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
由于记录了时间日志,我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也找到了那个阶段的改进方向。当然,记录时间日志这个习惯并没有很好的延续下来。我知道,时间日志可以帮我自己分析时间的去向,然后找出下一步行动,就好像身体不舒服,去医院大夫会让你做检查,时间日志就是一个诊断工具,至少那个时候,我就是这么认为。
开始记录后的文章:记录的力量——从《康熙起居注》 谈时间日志与总结回顾
第2次阅读:2013年年12月
第二次读这本书,是在2013年。这本书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想读这本书。黑天鹅图书将这本书再版,我几乎是第一时间买了这本书的纸质版,拿着纸质版,就好像这本书从来没有读过一样,认真读,认真做笔记。这一次我注意了更多的细节,例如柳比歇夫如何做总结,每年耗费在纯工作的时间有多少,每年耗费在某个项目上的时间是多少。看到这里,我拿出了计时器,计算了一下读完这本书的时间。第二次读这本书用了5个小时。我一直以为自己读书很慢,记录后发现,虽然不是很快,但还是可以接受的。
第二次读完这本书后,我有三个收获:
第一,在时间日志的记录上,不仅认识到时间日志可以做分析,还可以做统计,或者说还需要做统计。
记录时间是一部分,统计时间的消耗,才能让你的时间账簿不仅仅是一本流水账,而是一本有价值的分析。读MBA的时候,会计学和财务分析是两门课,也就是说记账是一门学问,统计分析同样是一门学问。从那以后,我会时不时的对自己的时间消耗做统计。不过,这次读完,我仍然没有养成每天记录时间日志的习惯,纸笔、itimelog,aTimelogger2,ihour都用过,不过都没坚持下来,可能是没有找到能够持续记录的方法,直到2015年第三次读的时候我才开始持续记录时间日志。
第二、一位科学家严谨的态度让我在知识管理的学习上突飞猛进
“每个科学家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一种特性,那就是要把混乱的东西归纳成体系,发现其内在的联系,总结规律性。”
“他用各种各样的体系把日常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他有保管资料的体系、通信的体系、保存照片的体系等等。”
“当需要的时候,即使不能‘记忆如泉涌’,他也能像从书架上抽出一本需要的手册一样,在脑中找到这些材料。”
我应该是从第二次读完这本书后,开始对自己的知识框架、知识结构以及我的信息库进行整理和梳理,那时候出版的《整理的艺术》对我也有很大的帮助。我开始用印象笔记系统的整理自己的知识库,并且在学习应用中小有心得,3年后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
第三、不管你心情如何、身处哪里、有多少工作,时间都是那个时间
2013年还有一个重要事件,就是我开始和几个朋友一起玩了个游戏名叫“无敌正能量挑战赛”,因为当时只是玩玩,所以起了这么超级奇怪的名字。从2013年,我开始每个月和小伙伴一起定计划做总结,开始为期一年的挑战,然后一不小心,这个游戏就玩了5年,人越来越多。
如果一个游戏玩21天,玩100天,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时间一长,什么问题都会出现。这段时间我设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然后完成了五年计划。我出版了自己的书,生了自己的宝宝,成为了一名职业讲师,还实现了很多小目标,去了西藏。同时这期间,我主动的被动的住了两次医院,身上被各种针扎了200多个针眼,老公的姥姥去世、爷爷去世了、我的爷爷去世了。
然而时间,却还是那个时间。他的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我深刻的意识到一点,如果你非要挑个黄道吉日才能开始你想做的事情,那真是这辈子都不会有机会。伤心的10分钟,开心的半小时,紧张的50秒,平淡无奇的20分钟,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前面都是修饰词,都是定于,那些时间,才是永远不会变的。
5年间,我已经习惯了每月月底做总结,月初做计划。状态好的时候就做的详细点,状态不好的时候,也会做。我再也不会做出,这个月忙,这个事情以后再做,然后就没有然后这种事情了。再忙也能抽出时间做点算点,做的不好,也比没做强。这个月忙,下个月有可能更忙,然后就永远不会开始。
从这个三点收获上看,2013年这次阅读,对我的人生改变很大。
相关阅读:
第三度空间—工作在咖啡馆一样的路上2013.12.8 读完书关于不挑时间的感悟
悦读:《奇特的一生》写于2014.1.2 的读书笔记
第3次阅读2015年12月
2015年12月,第三次阅读《奇特的一生》,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整理读书笔记。这本书其实从可读性上,并没有那么好看,纪实文学会写的比较松散,很多东西需要自己整理和总结。我在这个本书上整理了一遍重点章节,用和纸胶带贴上标签,然后,我开始使用纸笔持续记录时间日志。目前1年有余,几乎每天都记录。说实在的,和记录日志的大牛比起来,真是微不足道,但是这些进步对我来说,还是弥足珍贵。
我使用竖写时间轴记录时间日志的文章: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用竖写时间轴记录时间日志
第4次阅读:2017年3月
2016年,第4次读《奇特的一生》,这次为了配合个人管理主题阅读,我要把这个书做成一节分享课,然后和小伙伴们一起读,一起实践。我用手敲了2万字的读书笔记,同时也写了很多自己的感受。在时间日志的记录上,我也开始上更高的层次,我希望能在未来的日子里,更详细的记录自己做过的事情,消耗的时间,以及用在每个成果上的累计时间,时间用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当我收获果实的时候,也希望看看自己的时间。
这个事情,很多记录时间日志很久的牛人已经不足一提了,但是对我来说,还只是刚刚开始而已。不过和2009年相比,我比那时候拥有了更清晰的头脑、目的和方法,所以我想,这次我也会有更加不同的收获。至于成果,2年后我再回来总结吧。这篇文章,我会在以后的文章被调出来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