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上大学不久,就接触了各类比赛,自寻的也好,推荐的也好,学校的也好,现在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
大学时候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到底对个人有没有好处呢?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大学的我们已经告别了那个单单读书的年纪,这个阶段,更多的是看重对于自身能力的培养。
那么,各类比赛层出不穷,我们是怎么进行筛选的呢?
1
专业相关
参加专业相关的比赛可以说是收益满满,一方面,可以巩固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比赛过程中合理的运用以至于加深理解。
参加比赛会不会有很多不了解的专业知识?
这是一定的,但是在比赛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自学或者求教,与尚未了解的知识进行提前的“见面”,对未来专业上的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好处。
另一方面,专业类证书对未来就业方向起到敲门砖的作用。在现阶段,求职已经不光光凭借985/211的高校等级来作为入职门槛,更多的企业公司看重的是大学时期个人能力的培养,而证书(证明)就是最好的成果。
另外,广泛结交专业类朋友,这看似较为隐晦的一点,于我个人来看却是最为珍贵的。
通过某一种途径结交的朋友,可以体现出你们在同一种领域或者说同一种生活态度上的相似点,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观长短,弥不足,才可以有效地对自我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
2
兴趣相关
参加兴趣相关的比赛有一个特别的feeling,那就是热情洋溢阿有木有。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寻找比赛,不仅可以和兴趣爱好相同的小伙伴交为朋友。
如果能力过关还可以取得具有十足含金量的证书来提高自己的兴趣专业等级!
有了这样的证书和证明,自己的特长肯定可以发展得更好了!
我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参加了许多的写作比赛,和别人不同的是,多数的比赛都是集中在文学作品方向的创作,在参赛的过程中认识了许多同样忠于文学的同学,一起沟通交流,分享自己对于文学的看法。
在此之前,我只是单纯地觉得自己具备这方面的天赋,可是不被专业领域认可的感觉并不好受。于是自己联系在竞赛网找了比赛去报,别怕没有成绩,时间长了成绩会有的,重要的是可以在比赛中衡量自己的水平。
3
热门相关
之所以叫做热门相关,是因为这类比赛与未来个人的发展或者说就业前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们多少都有所耳闻,某些职场新人因为做得一手美观实用的PPT而提早迎来加薪升职,因为熟悉办公软件而被上司看好,这些基础的互联网技能在现代公司里面常常是用来衡量一个人基本能力的要素之一。
你可以并不精通,但是不能做一个“门外汉”。它们是基础的竞争力,现在一些行业的势头蒸蒸日上,更多的互联网公司成为竞争主流,优厚的福利、薪资待遇都是吸引人才进驻的因素。也许你并不满意当前自己从事的职业或者说学习的专业,但这些仅仅凭借抱怨是无法改变的。
你能做的,就是在未来的某一天,当你选择了你真正希望从事的行业的时候,具有基本的竞争权力以及入门水准。
4
那么在大学内部,什么样的能力是真正被需要的呢?
妥善的人际关系处理,耐心的自我情绪梳理,中立的主观事实分析,可靠的工作办事能力。这些大多都属于基本的个人素质,伴随着自身接触人群的层次提高,你会发现,在越精英的人脉圈中,被默认为基本素质的条件越多!
以为的优秀,只是低级别的优秀,成为高级别的基础。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具备更加独到完善的个人能力来帮助我们占据一席之地。
你说你文案编辑能力强,那就去加强文案,提高写作水平,并且形成他人观念。
这种观念的形成,可以在一类组织内部形成优先的核心竞争力,每次提及写作,首先有人会去想到你,这样一来,就具备了观念。写作——他行。
一个队伍的组织是需要很多条件的,也就是说需要很多不同类型的人进入并且进行加持,这样才可以让一个团队走的更远。
一个人可以做的很好,但是一群人才可以走得很远。
这句话在哪里都适用。
5
我在大学这些年,在一些大型的学生组织中摸爬滚打中发现,组织缺少的永远不是创意,这并不是说组织内部的自我创意足够丰富或者想法切实独到,而是说,大多数的组织内部个人创意可以满足组织基本的线下活动运营。往往他们缺少的,其实是技术门类的人才。
甚至还有一些组织在线下创办活动的时候,需要视频音频竟然去网上花费公款寻人制作,浪费了金钱尚且不说,更容易出现甲乙双方因观念不同而导致产品成果欠佳的现象。
其实,这些组织内部是设置了技术部门的。
然而,这些所谓的技术人员大多却没有足够的实力。
倘若你获得过排版设计创意方面的奖项,那么你的水平基本上可以说是超过了70%左右的技术部门中的的小伙伴儿了。
技术永远都是硬伤,创意不是。
创意可以拥有话语权,技术可以拥有决定权,往往如是。
上了大学,尽快学习PS、PR,很加分的!
过硬的个人能力,就是大学生涯用来行走的铁饭碗,领域内的纵深发展,才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所在。
没有谁的成功是简单说说而来的,学业也好,赛事也罢。
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才可以收获硕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