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样看待世界,世界就是什么样的!
在20世纪60年代,IBM曾经有一名高层管理者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让公司损失1000万美元(在2009年,这笔钱相当于7000万美元)的决定。
当时IBM的首席执行官是汤姆.沃森,他把这位髙层管理者叫到了他在集团总部的办公室里。记者卡尔罗记下了之后所发生的场景:
就在这位高层管理者忐忑不安的时候,
沃森问道:“知道为什么我把你叫到这里来吗?”
这个人回答说:“我觉得你把我叫到这儿是为了把我炒掉的。”
沃森的回答令人大跌眼镜。
“炒掉你?”
他问道,“怎么可能?我刚刚花掉了1000万美元来培训你。”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
桌子上放着一个杯子,杯子里到进半杯水。让几个不同的人来描述这个杯子。有人说,这是个装着半杯水的玻璃杯子,有人说这个玻璃杯子里装着一些水,有人说这个杯子里有一部分空气。
不同的人看见了不同的事情,不同的关注重点。
《瞬变》这本书里讲了一个故事,美国科学作家加拉格尔在 2009 年患上癌症,“不仅仅是癌症,”她解释说,“而且是那种特别难缠的癌症晚期。”
她回忆,诊断之后她离开医院,突然萌生出一种强烈的直觉:“这种疾病想要控制我的注意力,但是我要尽可能专注于自己的生活。”
此后的癌症治疗令人精疲力竭,糟糕透顶,
但是加拉格尔经过多年职业科学写作锻炼出的大脑不禁注意到,
她刻意专注于生活中好的方面——“电影、散步和傍晚 6 点 30 的一杯马提尼”——产生了令人惊异的好效果。
她的这段人生本应淹没于恐惧和遗憾之中,但她发现其实这段生活经历常常很愉快。
注意力关注什么,生活就是什么样子。
而不是环境。
对于同样的一道难题,两个学生都不会做。
一个学生觉得我可能就是笨,学不好,不会做,也许自己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将来只能上个职业学校,学个手艺,这辈子就这样了,和学习无缘。
另一个学生却觉得,这说明自己不会呀,得赶紧问别人,问老师,搞清楚,搞明白,直到弄懂,掌握了,自己就学会了别人不会做的题,下次在考试就可以领先其他同学了。
爱迪生试制白炽灯泡,失败了1200次。有人讥讽他一事无成。爱迪生则说:“我已经有了很大的成就,证明了12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
同样的的事情,同样的世界,不同的关注点,就会产生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认知,而不同的认知就造就我们不同的行动,最终形成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世界。
用积极,向上,成长的眼光来看世界,
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你的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