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看小说听故事总会出现一些时间量词,其中很多日常生活中也会用到。比如一刹那、一念之间、须臾之间、弹指一挥间、转瞬等等。
虽然很多时候搞不清这些到底表示多少时间,它们之间又谁快谁慢,不过也都知道多是形容速度快、时间短的。
实际上这些时间量词以前都为佛教衡量时间的单位。而且是可以和现今我们所用的分、秒、时进行精确换算的。
梵典《僧祇律》中就有说明“瞬者目动也”。就是一眨眼的工夫。另外也阐述了“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
虽然纳闷为何都是二十进制和三十进制,不过我们通过一天一夜有二十四小时就可以进行精确的换算。
24小时是86400秒,一须臾就是2880秒也就是48分钟。那么一罗预就是144秒,大概不到三分钟。由此继续推算,一弹指为7.2秒,一瞬为0.36秒,一念和一刹那就是0.018秒。
所以在以上时间量词里一念与一刹那最短,一须臾最长。
佛教时间量词里还有坦刹那、腊缚、牟呼栗多、大中小劫等等,只是不像上述那些经历语言发展而变成了书面及日常用词。
另外还有一些如白驹过隙、电光火石、跳丸日月、俯仰之间……,此类成语或是短语,虽也用来形容时间长短,但并不是实际的时间量词,而是实打实的形容词。
如果以后再看小说中关于速度的描述,心中也就大概有个谱了。
王二狗挽了个刀花,刹那间冲近二十丈,手中单刀瞬间连劈带砍百十余次……。这哥们绝对速度超过博尔特不让闪电侠。
赵铁柱并不惊慌,手掐印决,口中念念有词。须臾间一道惊雷从天而降直霹王二狗…。这孙子发个大招四十八分钟,估计早成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