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同情福原爱泪流满面,骄傲的说中国乒乓球是非人类级别的时候;当看到林丹比赛中换球拍,调侃着说他“无法无天”的时候。我们却不得不同时面对自己三大球,在奥运几乎都难求一胜的尴尬局面。就像白岩松说的:“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三大球终于退步了”。
当然三大球不好,和国家场地基础建设及体制不完善等问题有很大关系。但我想说的是其实和我们传统的思想观念也有一点关系。
如果不考虑经济能力等因素,你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学足球或者篮球吗?特别是男孩,我可以坦白的说,我可能不愿意。
因为学习足球和篮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暂不考虑经济问题),这样势必为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业,就算孩子有天赋能进俱乐部,进国家队又怎么样呢?国家队在我们心中是扶不起的阿斗啊。也就是说就算你挤破脑袋,成为中国最优秀的运动员,最终可能也就是进国家队让大家骂的命运,何况进去的可能性又微乎其微呢?
如果不幸在学习足球的中途受了伤,或者没有天赋进不了国家队,甚至进不了俱乐部(我想绝大多数是这样的)。那么孩子的将来怎么办呢?
这时候感觉送孩子去踢球就是赌博,而且赢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大多做父母的不会为孩子冒这个险,特别是在中国。因为在中国孩子是父母的天,在很小的时候就要考虑他们的将来,乐此不疲了为他们规划每一步,深怕走错了。
家庭条件不好的男孩,没有选择这种运动的机会和条件。家庭条件好的男孩呢,父母大多也不愿让孩子做这么辛苦的“辅业”(大多数可能认为学习工作才是主业),他们更希望孩子走他们给铺好的路。踢足球打篮球做为娱乐爱好可以,做为工作事业可能还有很多父母难以接受吧,总会感觉有太多的不确定,不靠谱的感觉。
我们做为父母的思想保守不愿冒险。加上基础建设不到位,孩子接触到的也不多。所以对他们兴趣产生也有局限性。然后还有一些体制上的问题,中国的三大球似乎在选材上就比不上别的国家了。
另一方面我们女子项目却一直强于男子,至少他们曾经在奥运会或者世界大赛上辉煌过。这些我感觉也和我们的观念有一点关系。因为中国一直有“重男轻女”的观念,这个时候做为女孩在选择自己爱好上,反而更有自主权了。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这些大多让父母强烈的感受到男孩将来的危机,如果受不到好的教育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压力父母大多都压在男孩身上了。
而女孩子,在中国素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即使在现在,大家父母更多担心的是男孩的前途,男孩必须得学习好,必须得有自已的事业。可女孩子如果学习不好,只要能学个什么技能或者特长就行了。并不会刻意的对她们有太多的要求,这样反而让女孩有了可以选择自己爱好的权力。所以女子足球、排球、曲棍球,女子冰球、水球、垒球等都有过很好成绩的情况,可能是因为她们有更多的选择,有更多的人在学。
试想一下,如果你儿子想学曲棍球、垒球等这种球类运动,你可能会说学那些有什么用?对你以后工作什么的都没什么好处,好好学习吧。如果是你女儿想学曲棍球、垒球等这些稀有项目,你可能会说女孩学学新鲜的东西,当个爱好特长也不错。以后嫁人了还有个高大上的技能呢。
所以我想也许我们国家三大球不好,可能跟我们的传统观念也多少有点关系。我上学的时候就想,中国为什么十几亿人找10个踢好球的都找不到?后来才知道,十几亿人有多少人踢过足球?有多少人系统的学过踢球?有多少人愿意送自己的孩子去学踢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