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已经算是一部比较老的剧了,最近我却看得津津有味。
其中男主有一个论述: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规格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且不说这一段话是否过于绝对,但是这部剧的故事线中的各个角色身上都体现了其文化属性对其选择的影响。
丁元英基于文化属性的理论,认为王庙村的贫困症结就是文化属性的问题,村里文化是弱势文化。因此对于如何去给王庙村“扶贫”,他的办法也是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弱势文化属性。准确的说,丁元英不叫帮王庙村脱贫为“扶贫”,因为等着别人“扶”,“靠”别人扶持的心态,本身就是一种弱势文化属性,若不改变这种属性,王庙村是无法从根本上脱贫的。
那么王庙村里的人是如何体现他们的弱势文化属性的?丁元英又是如何去改变他们的这种弱势文化属性?文化属性对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有什么具体体现?
1· 王庙村的文化属性可以从冯世杰、叶晓明、刘冰三个人身上明显的表现出来。
场景一,冯世杰在工作的时候,看到丁元英过来,下意识的说工作多,要累死了。有明显的邀功讨好的意思,想要从中得到别人的赞赏和鼓励。这是弱势文化属性的一个特点,不是去自己争取想要的东西,潜意识里希望别人来给以。丁元英立刻意识到这一点,所以马上纠正他,以后不准再说累死了这类话,要说就得说话就真的立刻“累死”了。
场景二,冯、叶、刘得知公司被告后,就慌神、不顾道义要求退股,当事情有转机之后又怀疑别人阴谋设计。这是自私、胆小、不敢承担风险,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得失,毫无远见等属性体现,难怪丁元英在一开始的时候就不觉得自己能帮到他们,而是略带悲悯的认为只是让他们从井底上来趴在井沿上看了一眼外面的世界,又掉回井底,更加绝望。
身上带着的是弱势文化属性的人,不敢去挑战,一有危险就马上退缩,就像好不容易爬到井沿的青蛙看到远远飞来一只老鹰就吓得立马脱手,掉回井底。他们心底里从来不敢生出丁元英“杀富济贫”的想法出来,光是一想都会浑身哆嗦。而强势文化属性会让一个人看到希望,无所畏惧的去挑战,去承担风险。
只要一个人身上带着这种弱势文化属性,就算外界赋予了他机会,他也是终究抓不住,捂不牢,眼睁睁的看着它流失。因为不是自己领悟到的,就算别人送到手上了,也看不懂、看不透它的价值,也就无从把握了。
2· 王庙村最终通过丁元英的改造,确实看到了脱贫的希望。因为丁从文化属性上改变了村里人的意识,让他们不再等着“扶”,等着别人来帮和给以。引入市场优胜劣汰的规则,让他们意识到,想要的东西要自己去争取,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为了想要的东西主动努力,不再需要别人来鞭策推动。
这些改变,可以从村民走上法庭,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去陈述就可以看出来。他们说并没有人剥削和强制他们去拼命干活,是他们自己知道自己做得好,做得多,才能得到更多。
而能够这么快就能做到改变,在于丁元英对人性有深刻的认识,对整个事项的结构设计十分到位,不是设厂发工资的做法,而是公司找村里订货的市场行为,村民赚的是供货利润,因此他们也就没有等着别人给以(工资)的想法了,赚多赚少是看自己生产的利润,因此村民自然就会自己去控制成本和质量。用市场经济改变了他们的思维。
3· 实际上现实生活中也处处体现着文化属性对一个人、一个地区及民族的影响。富贵险中求,大多白手起家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知道风险,但是敢于去承担风险,勇于去挑战。
就拿买房子来说,身边有不少人同样的经济起步,有些人看看自己口袋,就立马退缩了。但是有些人敢于放手一搏,赌上巨大风险把房子买下来,最终得益,因为他们看到了更远的地方,看到了未来房价的增长。
只要在这个世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过机会,但是同样的机会出现在不同人面前,有的人在迟疑不定,害怕失去中错失了大好机会。可是可以反思一下,实际上你本身就没有多少值钱的东西可以失去。有的人,却是评估了风险后,果断的抓住机会。
弱势文化属性和强势文化属性,就像易经说到的阴阳,弱势文化属性像阴,向内、退缩、保守,强势文化属性像阳,向外、扩张、前进。当我们在面对一项重大抉择的时候,或许就应该从文化属性去思考一下自己的选择,唯有选择强势文化属性,才更有机会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