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增长的意义
降低用户在使用产品时候的摩擦系数,让他们使用起来阻碍更少。有人可能有疑惑了,这不是用户体验该干的活吗?怎么跟增长官扯上关系了?
这一点在第14节也说过,产品不能光靠运营去拉动增长,需要有属于自己的Aha时刻,自发地让用户去分享,这才是有生命力的。增长官并不仅要关注外在的运营手段,还需要关注产品本身的高亮设计。
工具类产品对用户来说,比一般产品要更重视产品本身的设计。因为这对于用户当下的需求来说,是刚需(比如美图、视频剪辑、变声、词典等),要足够好用,用户才不会始乱终弃。降低用户在使用工具时的摩擦系数要解决三个核心问题:谁在用,什么场合,怎么用。
二、三个核心问题
一定要站在目标人群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一款做视频的软件,你想增加产品功能,将流程增加了一步。如果目标客户的年轻人,他们可能没有什么感知,反倒觉得又多了一个功能,真好!但如果是三四线的中老年用户,你就会发现客户最希望的是尽快看到产出的视频结果,多一个功能对于他们来说需要多一步流程,体验上又复杂了一步。
在什么场合下用,是第17节讲到的心理关联的问题,本身蕴含了增长逻辑在里面。这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产品帮助用户去想象可能用到的场景,并且明确告诉用户。比如在VUE视频剪辑工具中,会有一个画框是淘宝模式,这就告诉用户,你可以用视频来剪辑淘宝视频。CS全能扫描王也是,光扫描的场景就提醒用户不仅可以拍证件,还可以拍书籍等等。另外还有表情包制作软件,会在春节到来的时候,特别提示用户可以用头像制作一批春节定制的表情包,用以亲朋好友发祝福。这些点,都会降低用户在使用时的摩擦系数,带来用户的增长。
关于怎么用,即时告诉用户你的产品具体的使用方法或者使用窍门。对于2C的工具来说,用户使用门槛可能不会很高,但一些窍门可能会帮助你从一个中后端用户晋升成为一个资深玩家。这个传递过程可以根植于产品,也可以另外采用直播培训、公开课等形式。
工具类产品不像社交或者购物,可以玩出很多花来。用户只会在有某个特定需求的时候,才会想到你;用完了也就离开了;一旦用得不爽或者某个他看重的功能没有,就可能切换用别的工具来替代。做增长的思维框架的核心:要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让他们想到更多的场景,让他们用得更爽、更畅快。
三、杀手级应用
另外做工具产品增长的时候,还有一个思路,也非常难。就是找到一个杀手级的应用场景,一旦推出来,用户很难拒绝掉,不得不安装。这就比如上海垃圾分类出来之后,一款拍照识别你是什么垃圾的应用就应运而生,这时大家很自然地都去下载,增长自发产生了。
虽然这是很难的,但每一个做增长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之余,不妨多多思考自己的产品有没有可能出现杀手级应用的场景。
另外,如何增长工具类产品的用户使用时长,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这篇文章的玩法!
一个AI:做工具就要有做工具的亚子,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功能,再想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