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攻人毋太严,教人毋过高
原文: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太高,当使其可从。
译文: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接受,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以希望太高,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做到。
个人见解:
这两句话依然体现了中庸思想。做事不可太过,否则于己于人都不是好事。同时,这两句话也是儒家思想的体现,让我们要懂得宽恕。
1
之前,我在《除了逆耳“忠言”,我们还需要什么?》中提到,“可以不为友,但决不可树敌”。从人性的角度来讲,人们都喜欢听好听的鼓励,不爱听难听的建议。尽管有些建议确实在理,但是心理上难免会难以接受。这是很正常的情况,因为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尽管一个懂得反思的人,最终也能接受,但我们不能因为觉得别人是一个有反思能力的人,就不注重方式方法。如果方法不恰当,反而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
这就好比许多父母一样,总是觉得自己是长辈,有人生的经验,打着“爱”的旗号,然后给孩子提出各种建议。尽管我并不能说父母错了,但是不得不让我想到两点。其一:不说孩子是否能接受,而是父母自己是否能做到。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去要求孩子,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当然,很多时候父母本来就不讲理。其二:就算能做到也不是立刻就能做到。许多事,都是要循序渐进的,需要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所以,当我们在建议别人的时候,不论关系如何,都一定要注意技巧,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地点,去提一个合适的建议。否则,我们可能因此树立一个敌人,同时也可能失去一个朋友。
2
记得几年前,看到一个新闻。一个身患白血病的大学生,与几个同学一起,在一个闹市区里,举着牌子,指名道姓要让某人捐款。
身患绝症,确实让人痛心。我们理解那种为了生存想急于筹钱的心情,但是我们不能理解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采用如此极端的方法。这样不仅会损害当事人的利益,同时也会让更多的人反感,可能反而得不到别人的支持。
人都有头脑发热的时候,但是采用这样的方式,真的让人唏嘘不已。今天,看到《菜根谭》中的这句话。原来古人早就有这样的教诲,真的让我愈发佩服古人的智慧。同时,也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天底下没有新鲜事。当然,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还有里一句话——一个人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不过,我想说的是,不管我们处在什么样的时空,事件的本质终究都相同的。所以,古人的智慧才能用于我们现代生活。
不要认为别人有钱,就应该理所当然地帮助穷人,这是没道理的。不要觉得富人赚钱很容易,因为他们有我们不知晓的故事。每一个人成功的背后,都有我们不知道的艰辛。所以,我们没有权利去要求别人。
3
站在道德的高度去评判别人是很容易的。道德绑架永远都只能绑架善良的人,对恶人是没用的,因为恶人不讲道德。道德永远都只能用于自己,而不能影响别人的生活。
当然,只是说这些话,意义并不大,每个人都要亲身体验,才更能体味到其中的道理。同时,我也承认现在的我也不能全做到,但写这篇文章就是给自己的一个提醒。只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我才能开始去纠正自己曾经的习惯。
最后,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也是提醒自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END.
如果喜欢,就点我一下吧!
如果不喜欢,提个建议也好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