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早晨,一切就绪。站在讲台,我与学生分享了一篇我今天早上所读的文字,来自于全国语文名师王开东的文章:
……
上课之中,他让我们先看书,慢慢读,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他就在班级里慢慢踱步,若有所思的样子。每节课,他只讲三个题目,全部一笔一划抄写在黑板上,他的粉笔字是一绝。
抄写好,他也不讲解,让我们先做,他还是慢慢踱步巡视。第一个小题,一定是帮我们认识概念,全班同学至少90%的人一会功夫就做出来了。他一看差不多了,偶尔说一两句话,也不讲题。这一两句话,我们全部竖起耳朵听,比金子还金贵。
然后,他让我们做第二题。我们惊讶地发现,第一题虽然简单,但如果没有第一题做铺垫,第二题就没有方向。按照第一题的路径,第二题很快也就会做了。一般来说,这道题,全班大概有60%的同学会做。他仍然在踱步,巡视,偶尔会和同学交流,不管你懂不懂,他和你说的话,不超过三句。或者让你看看某一页,或者让你看看某一题,他从不给我们具体的方法,更不给我们讲题。
但只要我们听了他的提醒,总会豁然开朗,然后获得巨大的学习快感。这都是我们自己的发现,我们自己看得见的进步,我们每天都感觉到自己在拔节成长。
最后到了第三题,也就是所谓的压轴题,一般不超过20%的学生会做出来。他还是在踱步,那时候老师就有一丝白发,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穿着大衣,风度翩翩。大家都在冥思苦想,谁都想成为班级第一个做出来的人,或者是第一个想出思路的人,这简直就是无冕之王,不要太幸福。
老师问,有同学有思路了吗?于是,一个,一个,举手了。举手的人,目光巡视班级,踌躇为之四顾,老师还是等待,直到将近20%的同学都举手的时候。他才开始讲解,还是聊聊几句话,但他一点拨,总是精妙无比,绝大多数同学恍然大悟。他也绝不多说话,总是讲到最精彩之处,戛然而止,而铃声也正好这时候响起。
每天晚上,我们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整理老师的数学笔记。有人就整理最后一道题,我是整理三道题。那个笔记是我高中阶段生命的瑰宝。每次考试之前,我都复习一遍。
老师对我教育教学的影响,无与伦比。他让我找到数学的自信,也找到做学生的自信,我还是很慢的,几乎从来没有成为每天第三题先做出来的那一位。
我们班有个姓汪的同学。第一天的课堂上,老师最后的问题是两个包含数字都不相同的集合,他们的交集是什么。我们很多人的回答都是空集,汪同学的回答是含有一个空集子集的集合。我们都佩服极了。三年后,汪同学成为我们县高考预选考试的状元,后又成为高考状元,一个人连续两次状元这是极为罕见的。
老师让我真正意识到数学的美,如同诗。那年高考,数学难极了,分数低得吓人。我做不出大题目,但我就把小题做得尽善尽美。我心里想我一定要对得起老师的教导,不能太丢脸。最后成绩好像是99分,居然是一所重点中学文科数学第二名。因为英语太差了,第一年差59分,落榜了,然后开始了我的复读生涯。
当我做了高中老师之后,我把笔记给我第一届的学生传阅,最终被某个学生藏匿了,终不知后事如何。我是一个语文老师,因为失去了中学的数学笔记,居然失魂落魄了很久。好教育的魅力就在于此。
我读了有五分钟。全班一直都在认真的倾听。
读完之后,我问所有人:
各位,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我想,一定会!
今天,当老班读到这里,忽然想到我所读的一位自媒体大神——鬼脚七所写的一本书《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他在文章中介绍自己曾经开展的一个关于网络培训的讲座,每人费用8800,在2013年这费用确实不算便宜,但是参加的人还不少,有100多人。在2016年,当他剃发为僧,得法号行空,短期出家行走在去往峨眉山的路上时,竟然有一位当年的学员竟然驾车上千公里来陪他行走。这位学员感谢他当年两个小时的指导,因为那场培训让现在的他每年营业额上亿。
同样是那么多学员来听培训,有的人听了吸收了事业成功了,然后不远千里来感谢;而有些人听了散了生意失败了,甚至相隔万里都在埋怨你。
为什么仅仅听一节课竟有那么大的区别?
行空在书中感慨:
有人收获小,有人收获大。为什么人和人之间差别那么大?
生活中,我主动帮助过一些人,有的人无论结果如何,都会很感谢我;有的人得到帮助后,就算效果很好,也不觉得我是在帮他,甚至会觉得我多管闲事。
为什么人和人之间差别那么大?
如果他内心不是真心渴望学习和了解,如果他对“鬼脚七”有过多的防备和怀疑心理,他的心自然就是对我关闭的。无论他表现得多么热情,无论他多么想听我讲,但他的目的可能只是想找到某个话题或者某个漏洞来反驳我。就像夫妻朋友吵架时一样,双方时刻都在找理由反驳对方,证明对方的不是。这时就算把佛陀讲的道理都讲一遍,也没有任何用处!
反之,若他内心是渴望成长的,是信任的,他的心自然是敞开的。
内心存在的东西,就是“因”,外界给予的东西,就是“缘”。
老班在今天分享的最后想说:
希望在座每一位都在内心埋下一颗种子,
遇见水滴就生长,
看见太阳就灿烂,
你在心里种下一缕光,
一定会照见世界都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