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昏函谷雨,木落洞庭波。莫尽远游兴,故园荒薜萝”。今天农历三初五,谷雨节气。广州天气温和,天昏昏似有雨将至。雨生谷雨,土膏脉动,盖谷播种,此时最重要的物候之一就是布谷鸟开始唱歌,“布谷布谷”,听起来像“阿公阿婆,割麦插禾”,翻转儿时记忆,布谷啼声犹在耳。
中国文化传统中有“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之说,民间解释是仓颉造字毋须上天奖赏,只求天下子民五谷丰登,故天雨谷粒,给人间下场谷子雨,这一天就叫做谷雨节。
在二十四节气中,谷雨排在第六位,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唯一将物候、时令与稼穑农事紧密呼应的一个节气,清明断雨,谷雨断霜,此时江南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雨水滋润,物候天择,是上天与节气之最佳合应。
谷雨物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谷雨节气降雨量增多,河塘浮萍开始生长,圆塘绿水平,鱼跃紫莼生。人们看到布谷鸟栖于柳枝头梳理着它的羽毛,屋前那棵桑树上能见到戴胜鸟。万物生长均有其征兆和规则,浮萍不能经霜,故浮萍生意味着这一年倒春寒就不发生了。鸣鸠是因此时鸠春鸣性,有求偶之意;此时换羽,羽又甚厚,故梳理以示美。当然,古时人们通过观察,还认识到“鸣鸠不拂其羽,国不治”。即布谷鸟不梳理其羽,说明时令不利生物生育生长,天地违和,农作物歉收,也难以政通人和。戴胜鸟降于桑树,则提醒人们蚕宝宝要生了。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屋后的卫星湖面应是水涨船高,浮萍满塘了吧,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萍花不自由,风起青萍之末,尘埃漫笑浮生梦,岘首于今薄试游。多少他乡之客,萍水相逢成为知己。“狗吠深港中,鸡鸣桑树颠”,古史伏羲“化蚕”,嫘祖“教民养蚕”,又说黄帝元妃为“先蚕”,即最早养蚕之人。桑蚕是中国农业结构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的先民独享丝绸三四千年之久,直到公元前后外传,丝绸之路连结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又像是一条彩带联结大半个地球,以轻盈,柔软质地征服东西方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感动着一代代中国人。
“拨棹茶川去,初逢谷雨晴”。谷雨新茶初成,一壶香茗竹林间。春季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使春茶滋味鲜活,香气怡人。“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君子以同而异,在喝茶上的享受却是如此微妙地同中有异。
诗人穆旦对同异有自己的观察:“相同和相同融为疲倦,在差别间又凝固着陌生;是一条多么危险的窄路里,我驱使自己在那上面旅行……再没有更近的接近,所有的偶然在我们间定型;只有阳光透过缤纷的枝叶,分在两片情愿的心上…”。君子应当和而不流,特立独行,同为纷繁世界之一员,而异于他者之恪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