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短情绵长,墨香即心香
——读安心校园散文集《苔痕青青》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安新老师处女作《苔痕青青》,借用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经典小诗《苔》的雅名,意境清幽,寓意深远。
青青苔痕,生在低处,长在角落,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就算无人眷顾,她宠辱两忘,悄然绽放,恬似平凡的人们,不闹不争,不攀不比,按照自己的生命节律生活,纵使卑微,也要彰显出个体生命独特的价值,演绎出生活的精彩,绽放生命的光芒。
四年前,我千里迢迢,只身来到王畈小学从教,初闻安新老师,校园笔杆子,大名鼎鼎。因与他同姓,每每见我,都称赞徐家屋里的姑娘蛮不错,从城区到山区来从事教肓工作。“放假没事就来我家玩,在王畈我就是你的亲人”,他经常这样对我说。
人在异乡,初为人师,难免困顿迷惘,在并不称心如意的乡村教育生态中,在教育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安新老师给予我许多指点和帮助。我学的是英语专业,因为师资缺乏,只能改行教数学,他鼓励我说,你是英语老师中,能教数学的,你是数学老师中,能写文章的!
《苔痕青青》书写的不过是山里学校的师生故事,一些山里孩子的幸与不幸,一些乡村老师的悲喜人生。《欠您一声对不起》中差点失学的“阿雄”,《有个孩子喊我“爸”》里的残疾“苗苗”,差点双目失明的“丽丽”,生在单亲家庭的“疙瘩”......他笔下的困境儿童,有的衣食无着,无心学习,有的失去双亲,疾病缠身,有的性格扭曲,偏离家庭……可是他们的成长故事,字里行间却流淌着无尽的慈爱和悲悯,读来让人悄然动容,无法忘怀。安新老师是一名有情怀的教育者,在这些教育故事里,他总是给孩子们安排最有爱心的好老师,将党和政府,社会和学校对弱势儿童的大爱贯穿始末,总是给悲伤的故事安排一个幸福的结局。
文学是人学,教育也是人学,人文关怀,人道主义,对生命困境和人生苦难的深切关怀与同情,是文学和教育永恒的主题。虽然仅仅从教四年,我也深深懂得,帮扶贫困儿童,关爱问题孩子,把教育公平普惠的阳光雨露,播撒在每一个贫困孩子的心田,把希望和光明带到每个困境的家庭里,是我们教育人的责任。而这份职责之重,不但挑战着我们的教育智慧,也考验着我们的良知和初心。我和安新老师都在求学时代,遭遇贫穷和变故,都在成长路上,得到党和国家、学校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作为农民的孩子,有幸走上教师岗位,为国家社会服务,在三尺讲台上实现自我价值,我们怎能不知足、感恩、奉献呢?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我的眼里只有你》里的“阿曼”,《收礼记》中的执教女孩“小丁”,《对面的女孩》“小芳”,《苔痕青青》里的“青青”老师等等,安新老师笔下的这些从城里来的年轻姑娘,都是怀揣教育初心上讲台,历经挫折志未改。从中,我读到了自己的影子,读到了自己的故事,心中有万千感慨。我也曾像阿曼一样,为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伤透了脑筋,用真心付出打动学生的心灵,使浪子回头回到正轨,收获一份难舍难分的师生之情;我也曾像小芳一样,初上讲台手足无措,面对问题无所适从,是校长和老师们无私帮助,理解包容,我才站稳了三尺讲台;我也曾像青青一样,从教之路几多坎坷,但我战胜了孤独和挫折,是文学的力量,让我找回了自己,看到了教育的苍穹之下,也有诗和远方!个中情景历历在目,仔细体味书中人物原型,字里行间,依稀有他,依稀有我,也依稀有我们朝夕相伴的学生。
纸短情绵长,墨香即心香!
读罢这本小小的书,掩卷沉思,不由得心生感慨,文学是心灵的滋养,是人类精神绽放的花朵,教育是生命的成长,是人类文明的接力赛。这两件事情,与清贫有关,与富贵无缘,却都需要捧出自己的真爱和真心,付出全部的精力和感情。而我有幸当上了老师,也很有幸与文学结缘,人生因文学平添了一个维度,我的教育生涯也因文学增添了别样的情怀!
祝愿《苔痕青青》墨香四溢,爱传人间!
(评论者:徐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