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wanderlust的中文是怎么翻译,上网查了有:“旅游癖”、“漫游癖”及“流浪癖”,如果一定要选一个来表达我的症状,还是“流浪癖”比较贴切,说是症状因为真的是一种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病。
一直不喜欢“旅游”,特别讨厌坐飞机的整个过程,酒店的床垫枕头床单永远没有自家的舒服及洁净,本身就容易失眠,坐十几小时也很难睡觉,就算多疲倦,出门第一天在酒店永远睡不好,专做游客生意的景点及项目最令人生烦,只有一些笨蛋才花钱买罪受……。但在一个地方没呆几天,又心痒痒的想着出走,《世界这么大,我想出去走一走》或《逃离北上广》这类网络营销永远有市场,证明有这癖(病)人也不少。
这病表面症状是喜欢到处走,但实际是想逃离,逃离什么?对我而言,是逃离“not belonging”(没有归属感),每个人都有感到没有归属感的时刻,参加一些不是自己喜欢的活动,干着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甚至熟人的聚会但话不投机,都会自问:“我在这里干嘛呢?”这是正常,每个人都有过的经历不算是病;消极的应对方式是以后不参加这类无聊的活动,每天忍着痛苦继续去上班,聚会时拿出手机刷朋友圈但装作在回邮件;积极的应对方式是以后挑有意义的活动及约朋友一起参加,换工作直至找到有归属感的企业,多无聊的聚会也装作全情投入。
但有一类人对无聊的聚会不单全情投入还经常反客为主,提供话题笑料,打破一个又一个冷场;没有寄望职场中找到归属性,所以一直是自由职业者或去创业;不单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还是组织者及推动者。这类人说不定是严重的“没有归属感”患者,就像弹簧,压力越大反弹力越大。释放这强力压力的方法还有看书及到大自然独处,这类人不单经常独自旅游流浪,就算有家庭也是不怕折腾的到处移居,移居地方最重要的条件是当地不认识一个人。跟正常人对“没有归属感”的排斥及抵抗不同的是,这类病人更多时候是拥抱“没有归属感”,觉得“没有归属感”也很好,“为什么一定要合群?”,“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我就是“外星人”……
这病的病因有后天的原生家庭环境及童年遭遇影响因素,但也有很多是先天。虽然是一种长期慢性病,但也不用急着就医,因为:
1)不会对其他人及社会造成伤害,这类病人还蛮可爱及讨人喜欢,有谁不喜欢“三毛”、“小王子”、“来自星星的你”?
2)对病人自身的危害很少,反而因为经常强迫自己离开“舒服区”,反而曾加了一样叫“creativity”(创造力)的有价值东西,会说几句段子不是creativity,“see what the others don't see”才是。“穷则独善其身”,自由职业或创业能养活自己也证明有能力为社会创造价值;“达则兼济天下”,改变世界能缺少创造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