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辛弃疾口口声声的说,要学陶渊明做一个隐士,他真的甘心吗?假如你穿越回这时候的辛弃疾,你会如何自处呢?
辛弃疾很不甘心,他“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所以他不会像陶渊明那样真正去做一个隐士。如果我是。辛弃疾的话,我还会重返官场,在试着能为朝廷效力。
2、“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明代顾宪成撰写的名联,几百年来,一直成为许多读书人的座右铭。你知道它的上半句是什么吗?了解一下,并说说这个对联的意思。
他的上半句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他的意思就是在读书之余还要关心国家大事,一心为国效力。
3、辛弃疾有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都是谁呢?“鹅湖之会”又是怎么回事,快来讲一讲吧!
是陈同甫(陈亮)。而且我并不记得他还有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关于鹅湖之会,辛弃疾《贺新郎》词序中有记载。“陈同甫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鹚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不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
4、南唐后主李煜一首《破阵子》,写尽不足为外人道的辛酸。那么辛弃疾的这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李煜写的有什么区别呢?你是如何理解辛弃疾的这首词的?
这首《破阵子》气势磅礴,与李煜写的令人心酸的《破阵子》自然不一样。这首词前面写了激烈的战场生活,最后却以可怜白发生来结尾。所以这首词也是抒发了辛弃疾报国无门的心情。
5、通过四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辛弃疾应该有了大概的了解,那么请用你自己的理解,来评价一下辛弃疾的一生吧!
他早年22岁领2000人投奔耿京,反抗金兵,并取得了很不错的战果。他曾在军中立下过赫赫战功,后来他投奔了南宋朝廷,立下了赫赫战功,从而写进了宋史。但是当时的主降派并没有重用他,于是辛弃疾只能表面上隐居起来,内心里仍然装着国家大事,写下了千古名作,至今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