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分析,人们追求「完美主义」的心理极易导致心理疾病。特别是在某一领域具有较高水平的精英人士,他们害怕做的不好会影响到自己的声誉、公众的评价,在这种思想压力下,长期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内疚,压抑的情绪得不到缓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抑郁症。
在学者看来,「完美主义」还是诸多精神健康问题的核心症结所在,包括饮食失调、婚姻问题、焦虑症、失眠症、强迫性精神障碍与自杀等。
看来,「完美主义」的话题有太多值得说道的。为此,我采访了心理专家訾(zi)非。
訾非简介:訾非,毕业于佐治亚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托兰斯创造力和资优研究中心,获博士学位。此后,为北京大学心理系博士后。现为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系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审美心理学与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完美主义与强迫性人格障碍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面做出了长期的努力,探索了针对完美主义和强迫性人格的感受分析咨询模式。
出版著作《完美主义研究》(2010)、《感受的分析:完美主义与强迫性人格的心理咨询与治疗》(2012),译著《心理勇气》(2009)、《精神分析治愈之道》(2011)等,参编《心理评定量表手册》(郑州大学版)(2011)、《环境与人类心理》等。
一种心理现象被称为「主义」了,就是脱离实际的极端做法
Q:记得在《完美主义研究》一书的导论中,你对完美主义的定义是:在认知上,以完美和不完美作为主要价值判断依据,在动机上,压倒性地受追求「完美感」和回避「不完美感」的冲动驱使,以牺牲做事效率和主观幸福感为代价的一种心理模式。文中也有交代,这里的「完美主义」特指「消极完美主义」。让人好奇的是,书中为什么没有精确地使用「消极完美主义」一词,而是大而泛之地用「完美主义」一词?
A:「积极完美主义」是对于完美主义的研究所发现到的一种新情况:存有一类并不是压倒性地追求「完美感」和回避「不完美感」的人,他们也偶然会用「完美主义」来形容自己。但这种人很少。因此,在学术著作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的话,完美主义(perfectionism)一般就是指消极完美主义。
「积极完美主义」(如果对这个概念感兴趣的话,可以查阅《感受的分析》一书)本质上应该被称为「追求卓越」或者「追求完美」。追求完美的人用「完美主义」这个词来形容自己其实并不合适,因为一旦一种心理现象被称为「主义」了,就是脱离实际的极端做法(这和「教条主义」「形式主义」是一样的,因此呢,我们也不应该把讲究原则和遵守规范的人称为教条主义者或形式主义者)。
在这么多年的研究中,我也越来越多地倾向用「追求卓越」来替代「积极完美主义」这个概念。本文以下的文字如果不是我特别指出,所有「完美主义」都是指「消极完美主义」。
Q:「完美主义可以是针对某些特定领域和特定情境表现出的一种状态,也可以是一种泛化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人格特征。」在你看来,「当完美主义成为某个体的基本人格特质时,此人可被称作『完美主义者』。」想问的是,这里说的「成为某个体的基本人格特质」具体指的是什么,都有哪些表现呢?
A:所谓「基本的人格特质」,就是那种在大部分生活工作情境中都会表现出来的人格特质。如果一个人基本人格特质是追求完美的,那么这个人就不仅仅是在有压力或者应对重大的生活事件时追求完美,即使面对一般生活,也一样追求完美。
比如,晚上他不把房间收拾的一尘不染就不能睡觉,即便已经半夜了;去参加会议,要正点到场,不能早一分钟也不能晚一分钟;同事之间或者亲子之间不能有一丁点儿冲突,认为起了冲突就破坏掉了和谐的人际关系;自己写的文章绝对不能有一个错字……
当完美主义是一种基本人格特质,完美不完美就是这个人的基本价值,至于做事效率、效果等等都会变得次要。
Q:如果有那么一个人,他在认知上,以完美和不完美作为主要价值判断依据,在动机上,也压倒性地受追求「完美感」和回避「不完美感」的冲动驱使,只是他这样做是为了提高做事效率,因为他想的是,这次若做的不够完美那还得返工修改,岂不是严重降低了效率嘛;此外,这样做的时候,主观上也能充分地体验到幸福感,甚至有那么点自我实现的感觉。像这样的人,不知还算不算完美主义者,又属于哪种完美主义者?
A:某些工作的确如此:一次如果做的不够完美,后来需要大幅度返工,严重降低效率。一个编辑校对稿件,或者一个工程师给精密仪器做线路板,诸如此类的工作都要求比较高的精确性,做事者必须很细心很认真。这种追求完美的状态可以被称为特殊条件下的追求完美,与我们通常说的「完美主义」并不是一回事。这就像我们按照说明书操作咖啡机的时候不能被称为教条主义一样。但是如果一个人不但在这种必要的情况下追求完美,在其他不需要这么做时依然坚持这么做,而且这么做有碍于他的生活幸福和工作效率的时候他依然如此,那就是完美主义了。
比如,前面说的这个编辑在看休闲杂志的时候禁不住要去检查错别字,以至于文章内容都看不进去;再比如说工程师把家里收拾得像神州六号,每个杯子都要有个精确到厘米范围内的位置……他们会给自己或周围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
当然,长期从事某些职业,比如会计、教师、工程师等,从理论上说也许会使人把追求完美的心态泛化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不过,就我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经验来看,这些职业者并非都是完美主义者(恐怕有些人在从事这些职业前便是完美主义的性格),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很多会计、教师、工程师即使多年从业也没有发展出完美主义的性格。在会计、教师、工程师人群中完美主义者之所以比较多,也许主要是因为他们追求完美的性格导致他们更愿意选择,或更有可能被他人选择来做此类职业。
Q:我发现身边有一些人就认为,完美主义是一种值得骄傲的特质,让他们功成名就、注重细节。但有心理专家称,那些成功的完美主义者之所以获得成功,并非因为他们是追求完美的人,而是因为他们克服了完美主义者自身的缺陷。不知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A:正是这些人认为完美主义导致了自己的成功,他们的完美主义才会一直保持下来。他们认为他们的功成名就与完美主义有关,这种想法并非总是没有道理的。但这里还是和上面一样,要先区分追求完美和完美主义。追求完美的确会让一些人成功,而完美主义呢,往往因为疯狂地追求完美,最终得不偿失。
还有一点是,对于某些职业,即使是达到消极完美主义水平的人,依然能够获得成功。比如会计、护士、质检员,以及某些特别需要注重细节的职业,完美主义者把完美主义用在这些工作上,可能比其他人做得好。但是,如果他们把这种态度放在生活里,就会给周围的人带来痛苦。
完美主义者之所以叫完美主义者,就是因为他们并不能在有的场合追求完美,而在另一些场合放弃追求完美。
说完美主义与许多精神健康问题有关,这是完全站得住脚的
Q:有人说,对失败的极度恐惧,使完美主义者不敢尝试新挑战与新冒险,所以与其去尝试某件事,他们会选择先将事情搁置,并以此为由放任自己懒散、拖延。在这想问的是,在你的研究里,完美主义者与拖延症有显著的相关吗?
A:是的,完美主义者多拖延。其实你已经把完美主义与拖延的一部分内在联系说出来了:「对失败的极度恐惧,使完美主义者不敢尝试新挑战与新冒险,所以与其去尝试某件事,他们会选择先将事情搁置,并以此为由放任自己懒散、拖延。」
其实,完美主义者不光对失败极度恐惧,对不完美也极度恐惧。即使事情做成了,但是做得不够完美,也会让完美主义者失望。仅仅因为这种失望的可能性,就可以让一些完美主义者止步不前了。
Q:就完美主义和精神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不知你的观点是怎样?
A:说完美主义与许多精神健康问题有关,这是完全站得住脚的,国内外的大量研究都证实了完美主义和精神疾病,尤其是你谈到的焦虑、强迫、进食障碍、婚姻问题等的关系。但是完美主义对于精神疾病的影响到什么程度,还是跟追求完美的程度有关。有的人只是对某些事情追求完美,并且在必须放弃完美的时候能放弃。比如一位作家对自己的作品字斟句酌,但还不至于因为这种心态造成写作障碍(writing block),他的这个特点反倒有可能让他写出优秀的作品。
所以我们说「完美主义」,还是指程度上重,范围上广,运用不当的完美追求。追求完美和完美主义不是一回事。有些人讨厌把完美主义看成负面的东西,因为很多人以为只要追求完美就是完美主义(毕竟这个词在民间使用得比较随意)。
另外,有些人对完美主义与精神疾病的关系这种说法反感,这是有更深层的心理原因的。我就碰到过完美主义事实上已经给他们带来许多困扰但他们依然否认完美主义的危害的案例。比如,有个人对妻子儿女一丁点儿的错误都要大发雷霆,他对别人说他「完美主义」就特别反感。因为他觉得自己怎么会有错误呢?自己的性格怎么会有缺陷呢?这种完美主义者其实背后有人格问题,也就是自恋性的人格问题。
完美主义通常是强迫性人格的特点,这种人格虽然有一定的缺陷,但属于相对比较成熟的人格。但有自恋性人格缺陷的完美主义者比强迫性人格者更为不成熟,一般的完美主义者还能够反思完美主义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困扰,而以自恋性人格缺陷为背景的完美主义者极力否认自己有任何缺点(其实他们的否认不限于在「完美主义」这个特点上)。
Q: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段子:「如果一个完美主义者把你惹毛了,你根本不用搭理他,甚至也不必想着报仇,他会自己把自己整死的。」对于这种强迫性地自己跟自己较劲的完美主义者,你有什么建议吗?
A:这个问题有点抽象,我估计你描述的这个情况是说,完美主义者对自己也是很苛刻的,不能容忍自己的错误和失败,给自己很大的压力。我的确观察到不少这样的例子。
完美主义是一种人格特征,往往不是一个建议能够改变的。我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工作中,若碰到一个完美主义者,是需要通过长程的咨询互动才能有所帮助。让完美主义者相信不强迫性地跟自己较劲也能获得同样的甚至更大的成就和更多的幸福,这是很难的,因为他们往往从小就没有用其他的方式应对过生活和其他各种挑战。
如果让我在这里提个建议的话,我想说的是:去读读《道德经》和《圣经》上的智慧,也许他们能够明白世界上的事情是辩证的,并不是像他们想的那样简单和直线条的。
Q:记得有人询问一位强迫症朋友他进行强迫行为的回报(你得到了什么想要的结果吗?),他往往会说,「这是我所知道的唯一能减轻焦虑的方法」。那从一位心理专家的视角来看,完美主义者对完美的追求除了有诸如「学校中的好成绩」「老板的特别赏识」「他人的称赞」之类表面的收益外,还有什么更深层的回报吗?
A:好成绩、赏识、他人的称赞,这些都可以归类为「获得成功」和「获得奖赏」,其实完美主义者更强烈的驱动力是「害怕失败」与「害怕惩罚」。而且,获得成功的动机也往往演变为对失败的恐惧。这就好比一个跳高运动员,因强烈的成功动机的驱使而把高度设定到远超出自己实际能力的标准,结果引起了强烈的失败预期。因为追求成功而害怕失败,为了避免失败而追求完美,这是完美主义者的内在动机链条。在这种情况下,完美主义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回报呢?这可以从两种情况来看:
第一种情况,完美主义者设定的高标准得以达成。当高标准得以达成,完美主义者会感到避免了重大的失败,会在心理上体验到「幸免遇难」的那种感觉——这种感觉类似看恐怖电影,当主角历经种种困难而脱险,观众心头的紧张突然缓解,而获得了快感。
第二种情况,完美主义者设定的高标准未能达成。若是没有达到设定的高标准,完美主义者仍然会继续给自己提出高标准的要求。完美主义者不愿意把标准降低到合适的程度,是因为当他们拥有高标准,他们觉得自己不同于一般人,高人一等。所以,即使碰到挫败,他们仍然要坚持完美主义,表面上看他们因此而受苦,而在潜意识层面,却有一种持久的回报:一种在心理层面上高高在上的感觉。
采访后记:
作为一个经常被周边人说成是完美主义者而自认为是理想主义者的人,在采访中,对「完美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之间的区别尤为关心。訾非老师解释,当我们说一个人完美主义,意思是这个人追求完美,害怕缺憾;而说一个人理想主义,是说他的目标可能不够现实,在当前的条件下比较难以实现。
訾非老师还特别提到,「完美主义式的理想主义者」也是存在的——有些人追求的梦想就是完美,比如说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人。至此,我忍不住要对号入座了。不过呢,我更愿意换一种说法——「理想主义式的完美主义者」,因为我觉着,不能实现人生理想的人生是无法忍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