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一方天地的安顿」。喝茶,需要放弃物之追逐,才能找到心安放的地方。一个粗朴的茶碗,几根细小的茶叶。琥珀色的汤汁,一缕幽香慢慢升起。入口,甜味开始逐渐显现,淡淡地,却很绵长。所用器物应尽量是以简单朴拙为主,以免喧宾夺主。喝茶要能喝出平淡的味道,方是真味。不思远,不及近事,唯喝而已,如听秋雨。
然而,如今谈茶,却多与此相悖。喝茶,本为饮品口味之满足。现已延伸至地位、钱势、品味之夸耀。茶事,本为待人接物之所用。现在只以表现为乐,更意在炫耀。其实,套用一个耳熟能详的说法:“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书画琴棋诗酒花”属于典雅的生活方式,而“茶”却和柴米油盐放在一起,这也证明,茶,属于饮品口味之满足。而非地位、钱势、品味之夸耀。茶事,本为待人接物之所用。而非只以表现为乐,更意在炫耀的尴尬。
可笑的是,常看到有人装神弄鬼,浅尝一口便大谈山头、海拔、年份,凡此种种,皆以鼻嗤之。茫茫世间,茶叶经过的风霜雨露、沧海桑田。每年,阳光、空气、雨露、做工,使新茶有多种变化。当年的做功、日后的复焙或不焙、仓储位置、存放好坏,使陈茶更是变化多端。岂是渺小的人,这浅浅一口,就可以道明的。
中国人有一个说法:“茶如隐逸,酒如豪士;酒以结友,茶当静品。”喝酒可以熙熙攘攘、呼朋唤友,而喝茶还真是一件清静的事。饮茶,不需要有精致的茶席,无须敬重之心,头脑归零,忘掉一切约束之法。将茶汤注入盏中,烟气袅绕。啜一口茶汤,让口腔尽情拥抱抚摸这丰富饱满的滋味。体会漫漫人生路,是瞬间,亦是千秋的感悟。也许,茶本无好坏,茶就是茶。只是,我们每个人口感、体感,和那颗心,有了分别,茶便有了我们心里的好坏。茶和茶器,都没有上下之分。分的是我们的分别心而已。是我们的分别心,让茶和茶器染上了人世的俗气,给它们早早地安上了等级,然后又用这些等级来迷惑自己,命令自己或悲或喜。是人之可悲。
无论如何忙碌,无论是何茗茶,手边总应有一盏茶,除了解渴,还可以养心——在某一瞬间,如坐草木之间,如归远古山林,感受到清风浩荡。有茶的日子就是一段好的时光。茶在生活,其基点是与自己生命的连接。人生如品茶,品茶如人生。同是一杯茶,恋人钟情、痴人叹怨、佛家悟空,俗人闻市井。无论是浓烈或者清淡,都要去细细的品味,苦乐都是滋味。我相信,茶是有生命的。
于是,我驯养了一饼白茶——寿眉。听到老师介绍寿眉的功效,“三年可以入药,七年已是珍宝。”心怦然一动,向来喜欢年久的东西,酒如是,茶亦是。书是,人也是。时间会见证一切,会化腐朽为神奇,能让辉煌变为废墟。白衣苍狗,大浪淘沙后,留下的方是最宝贵的东西。在那个春雨后的季节,约一好友,嗅着泥土和青草特有的气息,来到茶店,选购了一饼普通的福鼎白茶——寿眉。世间的茶,种类繁多,怕是我们一辈子也尝不遍的。选一二适合自己口味的茶,是幸事,不需要别人品评。
最后,以中国茶网的宣传语作为文章的总结:“抬头望月,低头煮茶,月光贴身,盈盈在握。人生,难得几回闲?良辰易逝,美景难留,又怎不好好珍惜呢?煮一壶闲情逸致。杯里有明月,端在手,颤颤酥酥。不忍一口饮尽,唯有轻轻啜,慢慢品。在竹影扶疏下,在茉莉花丛间,就这样,静静地坐着,坐成一卷水墨画。”茶,是人的一生,人,是茶的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