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出色,成为学霸、乖巧听话、懂礼貌、体贴人……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身体棒棒,不受病痛折磨;也希望孩子快快乐乐、蹦蹦跳跳。
然而,人生不会如我们期待中那般完美。当孩子出现各种状况时,作为父母的我们该如何面对?该如何去支持帮助孩子呢?
下面的几则案例,让我们从另一个维度去看待孩子表面的状况,读懂孩子背后的爱。
一 行为问题
我们发现,如果父母之间出了问题,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行为问题。孩子的心需要归属感,需要一个地方让他有家的感觉。当孩子无法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时候,他就会通过别的方式获得。
比如,通过各种渠道去认识各种各样的朋友,好的朋友、不好的朋友都有。为了拥有归属感,他会跟朋友做一样的事情。此时,孩子心理没有对错的概念,只有跟随。
很多时候,你看到一个孩子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会说:“这个小孩怎么这样暴力?怎么老欺负其他人?”父母对孩子好言劝说,或者采取一些惩罚措施。但是,你软硬兼施,这个孩子始终置若罔闻,屡教不改。于是,父母就特别失望,觉得这个小孩“没救了”。但如果进行深度探究,你就会发现:这个小孩出现这样的行为问题,其深层原因是在他的原生家庭里面,父母的关系失衡了。
类似的行为问题还有:沉溺网络、电玩、偷窃,甚至抽烟上瘾、喝酒成瘾、吸毒成瘾等。
二
情绪问题
有些孩子情绪很不稳定,不知道什么事情就引爆他的怒气,变得异常暴躁、歇斯底里,或者莫名其妙就变得沉默寡言、由于,甚至会有自杀的倾向。其实,问题可能出在其他地方。
课程中曾经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第一天上课还挺平静的;第二天下午,课上正在进行一个堕胎的议题,这个小女孩突然站起来,指责道:“你们这些父母怎么这样没有良心,怎么可以把自己的孩子杀掉?”她的情绪变得非常激动,把我们大家都吓一跳。
后来,我才知道,在这个小女孩之前,她的母亲还怀过一个男孩,但是在胎儿七八个月的时候引产了。这个女孩的愤怒其实也是她未出生哥哥的愤怒。
除了会承接未出生的兄弟姐妹的情绪,孩子还会承接家族中某些亲属的情绪。
三
身体疾病
有些孩子会患上罕见或特殊疾病,像癫痫、自闭症、或是四肢、脑力发展迟缓的孩子,很多是因为家庭或家族中有一些隐蔽的问题,或者是为家族承担一些事情。
在一次帮助脑瘫儿童的公益活动中,有一个2岁的小孩,四肢不便,孩子一直无法站立行走。后来我了解到,孩子的妈妈一直沉溺在爸爸的过世中无法自拔,一直不愿面对爸爸过世的事实。
一旦遇到状况,妈妈的身心乃至生活全部停摆,经常被困在低潮里。这个孩子受到妈妈心灵的影响,为了陪伴妈妈,于是就出现了无法“走路”的症状。
还有一对夫妻带着6岁的儿子,孩子手脚不平衡,部分偏瘫。透过排列呈现出这个孩子很忠诚于自己意外过世的曾祖父,一直呆在曾祖父身边。而这个曾祖父,几乎被这个家族遗忘了。这个孩子的身体疾病,是为了提醒家族成员,他也是这个整体中的一员。
四
人际关系问题
曾经有一个孩子,他在学校常常跟同学起冲突,一言不合就要跟同学打架。后来我了解到,他爸爸妈妈的关系出现了失衡,爸爸比较强势,妈妈经常被欺负。孩子看到这种状态,非常希望保护妈妈。但他没有跟爸爸对着干,而是压抑这些情绪,到了学校,把它宣泄到了与同学们的人际交往中。
当孩子出现这些问题是,我们都要去探究,是否有深层的心理因素,是否是在为家庭承担什么。当我们注意到孩子选择爱家庭的方式,了解到孩子承担的事情,就能找出好的方式来协助他们转变。
透过孩子这面镜子反映出来的问题,都是为了引导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家庭与家族。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有机会反思,并从这些事里学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