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次著名的青蛙实验:他们把一只活蹦乱跳的青蛙丢进沸水里,这只青蛙在千钧一发之际,竟奇迹般地跳出了水面,成功地死里逃生。
半个小时以后,心理学家再使用同样的锅,里面放入的是大半锅凉水,把青蛙放到锅里后,慢慢地一点点加热,刚开始青蛙悠然自得地享受着温水,过了一段时间,等水温热到它熬不住的时候,它就再也跳不出来,葬身沸水之中了。
在心理学上,第一种情况被称为“危机圈”。它是一种对生存和环境产生危机感,力求革新和变化的环境。第二种情况被称为“舒适圈”。它是一种对现有的一切感觉适应、舒服,让人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环境。
我们所知道的成功人士,都是不安于生活在自己的舒适圈的。其实生活在“舒适圈”中没什么不好,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成功。每个人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不同,有的人追求名誉,有的人追求地位,有的人追求金钱,有的人追求平淡。对于成年人是否要走出“舒适圈”是每个人不同的选择,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如果他陷在舒适圈中不愿意出来,那将影响他一生的发展,所以我总是鼓励学生要走出“舒适圈”,一定要有挑战自我的想法和冲劲。但是家长们给孩子制造的“舒适圈”实在是太舒适了,孩子们陷在其中无法自拔也是无可厚非。
前几天跟一个学生谈话,他是一个在我眼中非常优秀的学生,家庭环境很好,父母相亲相爱,虽然在叛逆期,但是我从来没想过要担心他的学习。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他开始沉迷网络游戏,网络社交软件等这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给他带来的乐趣。谈话的过程很顺利,我主要就是提醒他现实生活中他还需要面对的任务和挑战。因为他陷在虚拟世界中不断的找到自我和自信,但这些虚拟世界中的成果并不能在现实世界体现出任何价值。但是他目前的“舒适圈”让他短暂的忘记了自己要面对的现实。
他完全没有危机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软弱的母亲遇到叛逆期的他,母亲想要维系和谐的母子关系,还想要他自己重视学习,因为并不了解孩子学习的内容,所以只能概念化的不停唠叨,孩子形成逆反心态,“你越不让我干什么,我越想干什么”。相对于父母的说教,他更想做一些让自己舒服的事情,“叛逆期”给了他公然反抗父母的借口,反正父母不能拿他怎样,无论如何他都在自己的“舒适圈”里。
2.学习成绩中游水平,不想追求名列前茅,也不会差到挨批评,这样水平的孩子最容易陷入“舒适圈”。
3.没有即将参加的考试,无法鉴定自己的成绩在什么水平。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大考之前学习已是常态,两次考试中间的时间一定是学生最松懈的时间。
对于学生来说,“舒适圈”真的是毒药,无论你的“舒适圈”里有什么,有父母给予的丰富的物质生活,有让人着迷的网络游戏和社交软件,有同学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些一切让你感到安于现状,感到舒适的人事物,都会是让你进步的阻碍。相对于你的“舒适圈”,学习,进步,力争上游这件事显得那么无聊残忍。但是套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当你们还不知道自己要追求的人生意义是什么的时候,一定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圈”为自己寻找更宽广的未来。家长们也不要总是创造舒适的客观环境给孩子,该狠心的时候决不能心软,教育的一惯性,原则性是最重要的。
祝愿孩子们都能够健康成长,找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