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今日一好友要看我的阅读史。发给他后我自己又读了读,告诉自己该努力读点书了!三年前的,确实很旧了!
我的阅读史
(一)
上小学的时候,记忆中除了学校发的教科书,并没有多余的书本。生活在比较落后的农村,并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小学那几年并没有机会接触到过多的书本,只有两三事在记忆中最为深刻。我家西院的邻居,按辈分该称呼其为三奶。三奶有一肚子讲不完的故事,也有爱抽烟的嗜好。我小时候那会家里还没有配电,晚上大人们都还是点煤油灯纳鞋底子、缝补衣服。三奶常常拿着鞋底子到我家纳鞋,我便缠着她给我讲故事。或者有时候我偷偷拿爸爸的烟给她,一支烟换一个故事。现在再回头想想,三奶讲故事的内容我已经不记得了,只有一个《老猴精》存封在记忆深处。
爷爷有一个老式的收音机,小时候我常蹲在爷爷身边陪他听戏。老家每年四月初八都会举行一次庙会,持续五天,每天三场,爷爷带着我不曾缺席。爷爷在戏台下给我买一碗粽子茶,一听就是整场,虽然刚开始听不懂,但为了粽子我也坚持跟着爷爷去听戏。渐渐地我知道了《王华买爹》、《刘墉下南京》、《赵匡胤登基》、《下陈州》、《卷席筒》、《三子争父》等戏曲,还有《朝阳沟》中把麦苗说成韭菜的银环。有时候自己过于兴奋,也会在村庄里哼唱几句:“小仓娃我离了登封小县,一路上我受尽饥饿熬煎,二解差好比那牛头马面,他和我一说话就把脸反。”
记忆在时间的长河中经不起岁月的考验。不记得是在哪个年级学的了,只知道跟鲁迅有关。当时在私塾读书的他,为了给父亲买药而迟到,被寿镜吾老师责备。被冤枉的鲁迅没有解释,安静的回到自己位置上,默默地在课桌上刻下了一个“早”字。他不只是把字简单的刻在桌子上,更是牢于心间鞭策他不再迟到。我当时也向他学习,在桌子上刻下“早”字,尽管我不曾迟到。
小学的我基本没有读过什么书!懵懵懂懂那几年,故事和戏曲对我的影响比较深远,在为人处世、孝亲敬长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在心中扎下了深根。
(二)
我是在集镇上读的中学,也是镇上唯一的一所中学。记得特别清楚,学校教学楼三楼有一间小储藏室,门上挂着“阅览室”的牌子,只可惜这扇门从来没有打开过!我也曾好奇的趴在密封的窗口往里瞅,隐隐约约能够看到书柜上的书籍,遗憾的是没有机会进去拜读。
不能进入阅览室读书,并不能阻挡我读书的渴望。学校大门口,每周三都会出现一个戴眼镜的瘦弱的中年男子,他骑着三轮车流动卖书,他的车也是我流动的阅览室。每逢周三,吃过午饭便径直奔向大门口,书摊前已经围了不少同学。在书摊前,我读了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从未感受到如此温暖的文字,如潺潺溪流在心中涌动,如一米阳光在内心焕发,滋润了我的身心。还有她的小说《超人》,以及丹麦童话大王的《安徒生童话选集》。
我有一个室友也特别喜爱阅读,经常看见他拿一本《笑话大王》,有时睡觉前他会读一读书中最搞笑的部分,弄得大家捧腹大笑。后来,我们俩兑钱买书。通过这种方式阅读,我感受了《骆驼祥子》三起三落的悲惨命运,《鲁滨逊漂流记》的荒岛生活,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还有《汪国真诗集》。现在还依稀记得几句汪国真的诗:“我不想是否能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自己偶尔也会随性的写上一两句表达思绪,其实更多的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初二时,一次早读课听到后面的男生饱含深情的朗读道:“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我们必须抓住时间生活,因为即便是一场暴病或意外都可能终止生命。’”我被他读得这段话深深地吸引了、震撼了,忘记了自己还要背书。后来才知道,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中的名言警句。这一年班里新转来一位女生,她的书特别多!她迷恋琼瑶的《一帘幽梦》、《几度夕阳红》还有《月朦胧鸟朦胧》,其中唯美凄婉的爱情不知被多少女生所倾心,我也曾读过一段时间。我也从她那里借阅过《格列佛游记》、《西游记》、《三国演义》《名人传》和武侠小说《小李飞刀》、《天龙八部》。每一个男孩可能都有一个武侠梦,心里住着一位英雄,或是行侠仗义、杀富济贫,或是扶危济困、英雄救美。我也曾想写一部惊世骇俗的武林绝书,只可惜寥寥数笔便再也写不下去了。
初二那年我也有一段时间沉迷科普作品。深深地被《世界未解之谜》、《金字塔未解之谜》、《百慕大未解之谜》还有UFO所吸引。历史课上,在思索木乃伊是怎么形成的?地理课上,手指在地图上搜寻百慕大的位置,脑海里思索着轮船为什么会在这里沉没?飞机为什么在这一海域上空接受不到雷达信号?为什么飞机会无缘无故的失踪又莫名其妙的出现?一连串的问号充斥在脑海里。
到了初三,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整天浸泡在各种试卷之中。这一年能够用来读书的时间少之甚少,只能在睡前看一会,偶尔忍不住也会拿到课堂上。初三那年,易中天的《品三国》很火。我好不容易在地摊上买了一本《品三国》,当时真是爱不释手。在化学课上,我读的正酣时,被化学老师无情的夺走了!初三那年,为了迎战中考我买了不少期刊。有《课堂内外》、《创新作文》、《疯狂作文》和《满分100》等来拓展视野。考前的系统复习,语文教材的诸多名篇佳作《论语十则》、沈复的《童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诸葛亮的《出师表》、苏轼的《水调歌头》等等,我一篇一篇的背诵,从中也领会到古文之妙。
(三)
高中三年是我阅读的枯竭期。一直以来,我都存着严重的偏科问题,到了高中这一点表现的尤为突出。我的文科成绩还可以,而理科成绩一塌糊涂,数学考试还有过三十多分的血泪史!高一下学期文理分科,我选的是文科,班主任劝我把精力多花在数学学习上,我也如实的这样做了。而渴望阅读的心却一直在召唤着我,《青年文摘》、《读者》和《环球时报》都是我课间休息的养料,至今还有两三个蛇皮袋的期刊存放在我高中同学家(他家就在学校旁边,毕业前把书都放在他家里了)。做了一天的函数、数列,睡前读半个小时的《红楼梦》才能安然睡着,否则总觉得一天的生活似乎少了点什么。
高中阅读改变了以前的随意性。初中读书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有利条件,有什么书读什么书,得到什么书便读什么书,而我高中读书有了明显的目的性。读《李太白诗集》、《东坡全集》、《李清照集》是为了了解这些人物的生平阅历,是为了能够在作文中更好的运用他们的诗歌。每一位诗人都是一本书,他们的人生阅历有写不完的故事,了解诗人的一生结合他的诗歌创作,根据作文的要求,只要稍加变化便能行文了。通过这种方式写作能够将平时学习的诗歌直接引用或者化用到作文中,不仅充实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而且能够迁移运用显现文采和气质。老师评讲作文,亦是把这类作文当作范文展示出来。
高中教材中的古文《劝学》、《过秦论》、《陈情表》、《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赤壁赋》和诗词曲《氓》、《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等都是我特别喜爱的篇目,经常反复的吟咏背诵。此外,我对历史颇感兴趣,经常与历史老师讨论问题。我能够以时间为轴线,将中外重大历史事件联系分析,也曾翻阅过《全球通史》。
(四)
大学是我读书的黄金时段。选择师范类专业便注定与书为伴,选择中文便与文学同行。在大学,有图书馆为我提供丰富的阅读书籍;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为我提供阅读保障;有学识渊博的老师为我指引方向。
大一刚踏入校园伊始,学校就发了两本《中国现代作家作品选》,在这套书里我认识了更多的作家,阅读了更多的文学作品。鲁迅的《阿Q正传》、《故事新编》还有他的唯一一部爱情小说《伤逝》收录的都有,他的《野草集》当时老师说我们看不懂没必要花时间,我直到现在还没有看。矛盾的《子夜》,老舍的《茶馆》、《四世同堂》,巴金的《憩园》、《寒夜》、《爱情三部曲》以及他的《随想录》,沈从文的《边城》、《八骏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郭沫若的诗集、曹禺的话剧、郁达夫的自传体小说也曾让我“开夜车”。
大一时我们专业还开设过《女性文学研究》这门课程。在任课教师叶老师的引导下,读了波伏娃的《第二性》,还有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和《太阳照着桑干河上》。张爱玲的《金锁记》、《半生缘》、《倾城之恋》与萧红的《生死场》、《呼兰河传》感受到女性生存的不易以及与命运抗的顽强。也读过卫慧的《上海宝贝》,大三时从学姐那里借了柴静的《看见》。
古代文学我唯独钟情于《古诗十九首》。喜欢诗句中那种难以名状的情感“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也曾在研读《古诗十九首》的过程中积极的融入思考和个体的生命体验,写了一篇《<古诗十九首>的异地情愫》的论文。除了《古诗十九首》之外,偶尔也读读《诗经》、《楚辞》、《论语》、《史记》、《梁祝》、《西厢记》、《儒林外史》。
大二时,受到外国文学史汤老师的影响,我深陷于外国文学的阅读,并开始思考有关人生的命题。在《荷马史诗》中凸显了英雄阿基琉斯人的个体意识;在读卢梭的《忏悔录》之后,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在读司汤达的《红与黑》,于连的形象撞击了我的心灵。我真切的感受到外国文学更能够涤荡人的内心和灵魂,给我带来更多的人生思考和对世界的感悟。但丁的《神曲》,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浮士德》,伊索的《伊索寓言》,拜伦的《唐璜》,巴尔扎克的《高老头》,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勃朗特姐妹的《简·爱》和《呼啸山庄》,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普希金的《上尉的女儿》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高尔基的《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和《寻羊历险记》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阅读外国文学的同时,我还看了《叔本华论说文集》还有佛洛依德的《梦的解析》,反复阅读再三不知所云。有一次向文学文本批评史老师诉苦,他却笑着对我说:“你看不懂是正常的。”有段时间迷恋《古代汉语》,从图书馆借阅《说文解字》模仿练习书写汉字的演化过程。选修了《张恨水研究》这门课程,拜读了他的《纸醉金迷》和《金粉世家》两部作品。也读了《了凡家训》、《曾国藩家训》以及《菜根谭》,余华的《活着》。读新渡户稻轩的《自警录》,大岛道子与何野实交往书信集《凝视着爱与死》,辛娟的《场面》,宋豫书的《西点军校给男孩的成长书》和贝克的《把握问题分析的九个方面》,我都做了详细的摘抄和批注,写下当时的思考和心得随想。
值得一说的是大一大二这两年我读了几次《天龙八部》。以前中学读只是为了追求武打情节所带来的快感,大一时我是站在情感的角度来再读这部作品,大二时我是带着人生思考的三读这本书。在读书分享会上,得到了文学老师的好评。
我想成为一名教师,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这是我选择师范专业最初的梦想。在我求学的经历中,我遇到了一位又一位挚爱着我的老师,是他们给了我温暖,给了我前行的力量。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把快乐、温暖和力量带给我的每一位学生。
大三时,我在图书馆二楼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宝藏——《大夏书系》。看到吴非的《不跪着教书》,刘儒德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万玮的《班主任兵法》,余文森的《有效教学十讲》,李镇西的《听李镇西老师讲课》,窦桂梅的《听窦桂梅老师评课》,我如鱼得水畅游其中,享受着名师分享的故事。为了能够顺利加入教师的队伍,我也像于连背《圣经》那样把厚厚的《教育综合理论知识》前前后后翻了几遍背了下来,还根据目录尝试着默写部分比较重要的章节。
大三那年,我更喜欢到图书馆三楼的报刊阅览室。《语文教学之友》、《语文建设》、《教师博览》、《中学语文》、《班主任》、《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小学管理》、《大语文》等期刊不知道陪我度过了多少个周末。
(五)
现在我已经如愿的站在了讲台上,成为一名乡村特岗教师。成为一名教师与一名优秀教师,给教室里的孩子带来更多的欢乐,这条路的距离有多远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应该用什么工具来测量这条路的距离!在到单位报到的前两天,我给自己的网名更改为“师道”,编辑了个性签名“每念及恩师栽培之意,惶恐不已,忧不及其待生之道”。
自九月份上班以来,一切都是新的。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从学生成为一个老师,对校园熟悉而对环境陌生,身份的改变还有一丝不太习惯。单位的同事都是年长的老同志,在生活上给我带来莫大的关怀。教学上,也给我提出了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独自一个人守着一间房,阅读是我最佳的伴侣。《新任教师手册》和《班主任之友》为我的日常工作提供了帮助,《教育碎思》给我带来点滴思考,《阜阳名师风采录》和《阜阳名校长风采录》中的名师鼓舞着我不断攀登。学校订阅的《中国教师报》、《安徽青年报·教师版》每期都不容我错过。
越发觉得自己阅读的视野越来越狭窄,未来的路还很长!我得拓展自己的阅读广度,在广泛的阅读中成长。踏出校门我才知道,自己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
如今作为一名普通的村小老师,目前工作还不足一年。一直以来我都想成为一名受到学生欢迎的老师,被家长认可的教师。在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也尝试着记录我和我的班级之间的故事。《我的一年级》《特岗点滴》《我的一年级之三人众》《我的一年级之三大怪》《课堂教学的小技巧大作为》还有儿歌《小铅笔》和《吃辣条》。无论能否申请成为其中的一员,我都要努力,在属于自己的三尺讲台上开一朵小花。
2015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