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南菁中学戴校长给我们做了一个简短而印象深刻的报告,涉及教学的方方面面,由于时间的关系,讲的都是一些理念,但很有借鉴之处,现就尖子生培养方面记录了一些,以为反思。
观点一、尖子生不是培出来的,是养出来的;不是抓出来的,是放出来的。
在这一观点之下,他们培养尖子生,只在方向上指导,主张尖子生课要少,多自主学习,可申请免上课,可申请免考试。
反观我校2015届,2018届学生,尖子班我都带了,要说当时老师的敬业精神,学校制度的严密,考试的频繁,都到了当时能达到的极致,最后我们600分以上的人却越来越少了,高分也越来越低了。2018届是我一手带上去的,由于招生很差,高一高二时确实也想了很多办法,做了许多工作,高三时培优工作也是我负责的,一直在跟,结果却很不理想。我用现在的眼光回顾那时的状态,就是老师累到了极限,话都不想说了,学生变得麻木不仁,考得心惊胆战,到了最后冲刺阶段,学生没有了刚上高三时候的劲头与专注,没有了师生之间的有效情感沟通,也没有了尖子生的灵性。每个人都在死扛,都在攻坚,都在以命相搏,到最后,却搏输了。这一届的培优工作,也该到了布局的时候了。什么时候该抓,什么时候该放,什么时候该培,什么时候又该养,这是一个问题;该抓什么陪什么又该养什么放什么,这又是一个问题。高二狠抓,抓纪律抓习惯,抓务实的态度,培吃苦精神,培踏实人品培强健体魄;高三养灵气,养师生情感,养心理平衡,放自主能力,放自我调控,放孩子天性,是不是个解药呢?抓与放的尺度在哪里?培与养的界限在何处?于我,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