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花开花落,日复一日,四季交替,周而复始,亘古不变。
谙熟了,便不再新鲜,自然缺失了“激情洋溢”的动力;厌倦了,便不再热情,自然迷失了“积极进取”的方向。缺少了动力,迷失了方向,生活自然变得黯淡起来,所从事的工作便成了不得已而为之的谋生手段,和自己朝夕相处,本应感恩戴德的工具,每天也将无奈地默默地承受主人发泄的怨气。
“没意思,每天过着重复的生活!”
“无聊,烦透了!”
“老了,我已经没有了激情。”
长期从事某一项工作者,大多言语如斯。在我们身边也是耳熟能详。
我是一个小学老师,一个已有二十多年教龄的普通小学语文老师,自然也不例外。我曾经历过刚参加工作时热情似火的青春岁月,也曾经历过荣获“大奖”,喜获成功的容光焕发,更经历过人到中年,职业倦怠时的疲惫,免不了几度迷茫,几度怅惘……
读书,让我调整了心态。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在读书中不会有“黄金屋”、“颜如玉”的奢望。年龄的关系,我所浏览的书籍大多是人生感悟类的文章。出于对文学的喜好,也阅读一些散文、诗歌、小说,源于工作,发现教育类的杂志,便像蜜蜂遇到花儿,叮上一阵。丰厚的文字让我的身心得以宁静下来,促使我要努力地坦然地面对现实。
记录,让我能冷静地处理身边的事情。为了让学生写好日记,我也坚持写日记,以便给学生示范。我经常给我的学生说:“写日记不仅可以提高写作水平,还有更大的好处——记录快乐的事情,会使自己的快乐延续;记录烦恼的事情,可以让自己的烦恼渐渐消失。”我把每天的教育生活记录下来,慢慢“咀嚼”,寻找自己的得失。实践证明,写日记的方法是奏效的,它让我在文字凝固下来以后,学会静静地思考,努力寻找处理问题的有效途径,阅读教育教学类书籍也多了一份选择和思索,自己的工作也自然少了一份应付,多了一份谋划,少了一份狂躁,多了一份冷静。生活记录,让我给孩子们留下一份五彩斑斓的回忆,也记录了我自己成长的足迹。
坚持,让我重又燃起工作的热情。三年前,因为脚伤,得到学校和同事的多方照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班务事情少做了很多,我便将自己曾经撰写的内容整理出来。看到自己的文稿,我惊呆了,竟达十多万字,暗自佩服自己的坚持,便出了一本书《乐在其中》,算是对自己的奖励。第一本书的出版,让我感觉出书也不是很难呀,只是要多一份坚持而已。在随后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我竟然又完成了近十万字的班主任生活记录,继而出版了第二本书《嘿,咱们班主任》。每当给学生上作文课的时候,我就把我写的故事读给学生听,因为是学生自己的故事,又是老师写的,学生们很激动,很期待,我自然更是兴奋,便萌发了进行儿童文学创作的欲望。有了这个念头,我静静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更用心地观察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的关注更细致。我每周坚持完成五千字左右的校园故事,憧憬着有一天会一不小心就成了教师中有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此时,我惊奇地发现——其实,每天的生活并不一样!
用心看一滴水,便会感受到太阳的光辉;用良好的心态审视一棵花草,便能体会到生活的灿烂,生命的辉煌;用灵动、期待走进自己的生活,便会发现随时都能得到一份惊喜——其实,每天的生活都不一样,每天的生活都可以很快乐,每天的生活都可以过得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