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分享第十五天 18.6.23
学校的暑期班招生在散学典礼那天达到高潮。
以前总以为自己在学校工作,整日与孩子们和家长打交道,对他们已经非常熟悉和了解,哪知在某些特殊情境下,还是会从心底陡然生出一种“excuse me?”的讶异来。
比如有个奶奶带着老花镜翻开手机指给我看孩子的一项作业,问,这个让通过手机给老师发送的作业,你们能帮孩子完成吗?
我看了看,原来是老师布置的古诗背诵作业,要求家长下载一个APP,每天在APP上背诵打卡。我对老人说,这项作业老师只能督促孩子在学校背会,但是回去还是需要在家长的手机上打卡的,因为一个老师只有一部手机,不可能代理家长打卡。
然后她又问,那老师布置的让做手抄报,让过塑的,你们能帮忙做吗,我说,我们会辅导孩子们,教孩子们做手抄报,过塑还是需要家长去打印店处理的。
奶奶长长地“哦”了一声,不知是满意还是不满意,不过最后还是把费用缴了。我猜,即使是盯着孩子背诵古诗,即使是盯着孩子做手抄报,对他们来说,也不是一件易事吧。
还有一个爷爷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他来报名时已经很晚了,跑得气喘吁吁,说要给孙子报名,问还有名额没有,听到我说还有,才喘了一口气,然后问,一年级孩子报一期,两周的时间作业能写完吗,我说不一定,得看孩子作业多少和他写作业速度快慢,不过要是完不成,快结束时,您再给孩子续上一期也可以,姥爷犹豫两秒说算了,直接报两期吧,他爸妈都忙,我又管不住他,也辅导不了他,直接报两期让他在学校把作业写完。
然后刷卡交费走人。
走的时候的神情,感觉是完成了一项伟大而艰巨任务后才有的轻松。
几天的招生让我感到,现在的双职工家庭对孩子的教养确实存在力不从心的感觉,两个人都在忙事业忙工作,遇上孩子放假无人管的时候就比较抓瞎,即使家里有老人帮忙照看孩子生活起居,但是对孩子的作业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一,现在的孩子的作业比较多元,各种APP打卡都需要通过手机等电子产品操作完成,对于一些不熟悉电子产品操作的老人来说,是件难事。
其二,现在的作业不像我们小时候,一放假,扔两本三四十页的寒暑假作业本给你,写完就OK了。现在的孩子的假期作业,各种找资料,各种手抄报,各种生活实践、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花样繁多,还需要拍照整理成辑,意在培养孩子做一个具有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
学校和老师的初衷是非常好的,但现实情况是,许多家长是没有跟得上现在的教育节奏的,面对孩子的作业,很多年轻家都长是一头雾水的。那么对于那些隔代陪伴孩子写作业的家庭,更是困难重重了。
其三,中国人从来都是“隔辈儿亲”,爷爷奶奶对孙辈宠爱有加,但是管教起来,却是没有任何的力量,只能借助辅导班,老师的力量。
其实还可能有其他的因素,比如祖辈的教育观念比较固化,无法给予孩子宽松的空间,挑错思维总是看到孩子的各种不好,导致孩子一写作业,就会听到各种唠叨,在家写作业孩子的情绪不好,就会抗拒学习,抵触学习,没办法,只能交给学校。
无论是哪种原因,眼前看到的“隔辈教育”,确实让人感到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