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


当我们在读书时,

我们究竟在读什么?


题记


其实早在去年便有朋友在后台留言

让我谈谈书和读书,

可为什么憋到现在才写?

一是因为关于读书和怎么读书这两点很多名人大家早已作出解读,

网络上也有着成千上万的干货来教我们如何去读书,

而我只是这众多读书人中不起眼的那一个罢了,

所以不敢托大,抱着教育的口吻来指指点点。

二是觉得自己所读之书实在称不上有多少,

且以我目前的水平,着实登不上台面,所以一直比较避忌。

那为什么又想写了?

也有两点。

一是正值假期,有着充足的时间来构思这样的一篇文章。

二是因为最近愈发的发现爱读书的人越来越多,

这本身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可我发现有些人的读书观却并不正确,

粗俗点说,他们读书,是为了装X。

所以丑话说在前,

假如所读之书是为了拿来装X的,

那我劝你趁早扔掉,因为这样非常可笑。

还有把读书当成一件长脸面的事来大加炫耀的,

我也劝你尽快扔掉。

读书只是一种爱好,

它跟篮球,游戏,运动,摄影等等都一样,只是一种爱好罢了。

运动强身,读书益脑,仅此而已。

所以此文,是献给那些把读书当做爱好的人,

而不是那些把其当为某种炫耀工具的人。


1


言归正传。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一个概念:

即所谓的读书究竟是读什么书?

这里指的读书,不是在学校所学习的课内书,

而是我们小时候老师常说的课外书。

不是学校所要求的,而是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发去看的,

这才符合本文读书的这个概念。

但大多数人会在这个时候犯难:

我应该从哪个类型的书开始读起?

本着不会就百度的精神,

大多数人会开始在网络上寻找他人的推荐,

看得眼花缭乱,但最终得不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所以,我在这里建议,如果不清楚自己喜欢读什么,

那么可以选择在线下的书店搜寻,

不用太有目的性,

在书架旁随便逛逛,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书名就抽出来翻上几页,

如果有读下去的冲动,那便买下,

假如没有,放回去便可。

这种方法是我在初期选书时常用的方法,

也算是一种较为方便同时比较实用的方法。

当我们确定自己喜欢的类型之后,

那便可以在网上搜索这个类型的书籍,

渐渐地,便会形成一张属于自己的书单。

这是前期选书的建议,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选的好与不好,直接决定了你对读书的兴趣。

有些人盲目的听从他人的推荐,

一上来就啃四大名著,相信我,大多数人看不了几页就把书扔一旁了。

所以,读书最重要的就是别盲从,适合别人的不一定就适合自己。

例如《百年孤独》,有些人看的津津有味,

有些人连人名都记不全,

更别说深入的理解书的内涵了。

因此,在读书前期时,这些坑千万别踩。


2


当我们弄清楚自己喜欢读的类型之后,

接下来,便是如何读了。

在这之前,我们必须清楚的知道,

我是以一种什么方式,什么心态来读书。

举个例子:

假如我的读书时间是碎片化的,是完全的想要消磨时间的话,

那么我在读书的时候便不会太追求细枝末节,

不需要太过在意书中的遣词造句究竟有多美,

不需要太过深入的了解书本的内涵,

只需“但当涉猎”便足矣。

那如果我的读书时间是完整,是有着一个完整的时间段的,

并且我自己本身想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

这可就另当别论了。

首先,读书笔记是必不可少的。

做好读书笔记,是自己理解一本书的基础。

但也无需太过刻意,

只需要在自己有感触时,在书中批注便可以了。

例如遇到优美的词句,划一下,

看到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写下那么一两句感叹,

看到作者对人物的刻画之厉害,写下一两句赞美,

诸如此类的读书笔记,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吃透一本书,

同时加深自己的印象。

(《白鹿原》部分笔记)


(《简爱》部分笔记)


(手机阅读的部分笔记)


以上的三张图片,是我自己所做的部分笔记,

在此仅供参考。

并不是让大家照着我这种方式来做读书笔记,

而是想告诉大家,读书笔记在读书的过程中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当我们读完一本书之后,

应当从头到尾的把书理一遍,包括人物,情节等等。

这样,才算完完整整的读完了一本书。


3


那让我们回到开头那个问题:

读书,究竟在读什么?

其实,时至今日我依然没有一个答案可以来回答你。

或许正如一位老师所说的,

读书是为了让你在看到美丽的夕阳时能说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而不是吼着:“我X,好大的鸟!”

仅此而已。

可深究下去,当你在说出这句诗句时,

却恰恰证明了你已经成功的把书本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你通过理解,通过思考,把知识化为内在,

作为自己价值的一部分,并影响着自己的一言一行。

腹有诗书气自华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

我们经常形容一个人有书生气,有教养,

这就是读书所带来的外化表现。

内化与外化的双重融合,最终构成了一个读书人。

但这个过程是漫长的,

并不是说我今天读完一本,

明早睡醒,我的气质马上就变得不一样了。

它就像一棵树苗

需要你不停地浇灌,需要不停地积累养分,

才能从一颗树苗长成遮天蔽日的大树。

这也是很多人坚持不下的原因。

因为它所给予你的反馈是慢性的,

是一点一点累计而成的。

所以在你看完这篇文章后,

不妨重新拿起那本被你扔在角落的书籍,

擦去它覆盖着的灰尘,

用一种与从前完全不同的态度来审视它,

我相信,你一定会有一种不一样的读书体验。

最后,请在这文字的饕餮盛宴中,

尽情的享受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