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野是在引擎的咳嗽声里回到青溪镇的。旧皮卡爬过最后一道坡,风裹着灰粒打在车窗上,像砂纸磨过铁皮。镇子上空的灰雾浓得能攥出水,正午的天也只比黄昏亮一点,路边的老槐树只剩光秃秃的枝桠,树皮上结着层薄薄的白霜——那是灰雾里的硫化物凝的,碰一下就能蹭满手灰。
“小野?”奶奶扶着门框在门口等,她的蓝布衫洗得发白,袖口磨出了毛边,“可算回来了,你爷爷……走的时候还念叨你呢。”
林野喉结动了动,没说话。他把后备箱里的行李拎出来,是几件换洗衣物和一箱旧仪器——那是他在城市废料场淘的,原本想修修看能不能用,现在倒成了累赘。灰雾时代已经持续十年了,冰川融化后,海洋里的浮游生物大量死亡,大气层被厚厚的硫化灰雾笼罩,阳光透不进来,粮食减产,电力短缺,多数城市成了空城,人们要么挤在政府建的“光城”里,要么就像青溪镇这样,守着老房子苟活。
爷爷的房间还保持着原样。木桌上放着个掉漆的搪瓷杯,杯底沉着半杯凉透的茶,墙角的旧书架塞满了书,最上层摆着个铁皮盒,锁已经锈死了。林野找了把螺丝刀撬开,里面是一叠泛黄的日记,封面上写着“种子计划”。
“1998年,晴。今天在橡树坡发现了一片原生藻类,对硫化物有吸附性,要是能大规模培育,说不定能净化空气……”
“2014年,阴。冰川开始融了,海边的村子被淹了,领导说要启动‘种子计划’,建地下实验室,保存藻类样本,等以后……”
“2033年,灰。雾越来越浓了,实验室的门被塌方堵了,我老了,走不动了,小野要是回来,让他去看看,橡树坡的石头下面,有钥匙……”
日记写到最后一页就断了,字迹歪歪扭扭,墨水洇开了一块,像是眼泪。林野捏着纸页,指腹蹭过“世界会亮的”那几个字,突然就红了眼。他记得小时候,爷爷总带他去橡树坡,那时的天是蓝的,风里有青草的味道,爷爷指着漫山的橡树说:“小野你看,这些树都是活的,只要根还在,就不怕长不起来。”
第二天一早,林野就去找阿夏。阿夏是镇上唯一懂点技术的年轻人,在废料场开了个维修铺,靠着修旧家电过日子。林野找到她时,她正蹲在地上拆一台旧太阳能板,脸上沾着黑灰,眼神却亮得很。
“你真要去橡树坡?”阿夏听完林野的话,手里的扳手顿了顿,“那地方好几年没人去了,路早被塌方堵了,而且灰雾那么大,万一……”
“我爷爷的日记里写了,实验室里有藻类样本,能净化空气。”林野把日记递过去,声音有点发颤,“阿夏,你见过蓝天吗?我爷爷说,以前的天是蓝的,晚上能看到星星,要是能让青溪镇再亮起来,就算冒险也值。”
阿夏看着日记里的字迹,沉默了很久,最后把扳手往工具箱里一扔:“行,我跟你去。不过得先准备准备,我这有台旧无人机,能探路,还有些绳索和工具,都带上。”
接下来的几天,林野和阿夏一直在准备。他们把阿夏的旧太阳能板修好,装在皮卡上,又找了些干粮和水,还带了个医疗箱。镇上的人听说他们要去橡树坡,都劝他们别去,说那地方是“死地”,去了也是白送死。只有小满,那个总跟在林野屁股后面的小男孩,偷偷塞给林野一把向日葵种子:“林野哥,我妈妈说,向日葵是向着太阳长的,你把种子带去,等雾散了,就能种了。”
林野捏着那把种子,心里暖得发疼。他摸了摸小满的头:“好,等雾散了,我们一起种向日葵。”
出发那天,天还是灰蒙蒙的。皮卡慢悠悠地开在土路上,车轮碾过碎石,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阿夏坐在副驾驶,手里拿着无人机遥控器,眼睛盯着屏幕,时不时报一下路况:“前面五百米有个小塌方,能过。”“左边有棵树倒了,小心点。”
走了大概两个小时,皮卡终于开到了橡树坡脚下。眼前的景象比林野想象的还要糟,原本漫山的橡树只剩下几棵枯树桩,山坡上到处是塌方的碎石,灰雾在山间绕来绕去,像一条条灰色的带子。
“无人机飞进去看看。”阿夏把无人机放出去,屏幕上很快传来画面。无人机飞了大概一百多米,突然停住了,屏幕上出现了一个黑漆漆的洞口,洞口被碎石堵了大半,旁边有块石碑,上面刻着“种子实验室”几个字,字迹已经模糊了。
“找到了!”林野一下子就坐直了,声音都有些发抖。他和阿夏赶紧下车,拿着工具往洞口走。洞口的碎石堆得很高,他们用铁锹一点点挖,灰雾呛得他们直咳嗽,手也被碎石磨破了,渗出血来,可谁也没停下。
挖了大概三个小时,洞口终于能容一个人进去了。林野打开手电筒,光束照进洞里,里面黑漆漆的,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霉味。他深吸一口气,率先走了进去,阿夏拿着工具跟在后面。
洞里的路很窄,时不时有水滴从头顶滴下来,砸在地上,发出嗒嗒的响声。走了大概五十米,前面突然开阔起来,出现了一个铁门,门上有个钥匙孔。林野想起爷爷日记里的话,赶紧在旁边的石头下面找,果然摸到了一把生锈的钥匙。
钥匙插进锁孔,转了两圈,“咔嗒”一声,门开了。里面是个不大的房间,墙上挂着几台旧仪器,桌子上放着几个玻璃罐,里面装着绿色的液体,看起来像是藻类。阿夏走过去,摸了摸仪器上的按钮,突然“呀”了一声:“还有电!这台培养器是好的!”
林野赶紧走过去,只见那台培养器上的指示灯还亮着,屏幕上显示着“样本休眠中”。他按照爷爷日记里写的步骤,按下了启动键,培养器发出轻微的嗡嗡声,里面的绿色液体慢慢开始流动,像一条条小小的绿蛇。
“成功了!”阿夏兴奋地跳起来,眼睛里闪着光。林野看着培养器里的藻类,突然就想起了爷爷,想起了小时候的橡树坡,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
可没高兴多久,培养器突然发出“嘀嘀”的警报声,屏幕上显示“能量不足”。阿夏赶紧检查,发现实验室的备用电源早就耗光了,现在全靠太阳能板供电,可灰雾太大,太阳能板的效率太低,根本不够用。
“怎么办?”阿夏的声音有点慌。林野看着屏幕上的警报,心里也沉了下去。他想起爷爷日记里写的,藻类需要持续的能量才能繁殖,要是能量断了,样本就会死亡,那他们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就在这时,皮卡的喇叭突然响了起来。林野和阿夏赶紧跑出去,只见小满带着镇上的人来了,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东西,有旧电池,有太阳能板,还有些吃的喝的。
“林野哥,阿夏姐,我们来帮你们了!”小满跑过来,脸上带着笑,“我跟镇上的人说了,要是能让雾散了,大家都愿意帮忙。”
林野看着眼前的人,心里突然就热了。他想起爷爷说的“根还在,就不怕长不起来”,原来镇上的人,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希望。
大家一起动手,把带来的太阳能板都装在洞口,又把旧电池串联起来,接到培养器上。阿夏调试着仪器,林野则在旁边帮忙递工具,镇上的人也没闲着,有的帮忙清理洞口的碎石,有的帮忙搬运东西,就连年纪大的老人,也坐在旁边给他们递水。
太阳慢慢升了起来,虽然还是被灰雾挡着,但透过稀薄的地方,能看到一点点微弱的光。培养器的警报声停了,屏幕上显示“能量正常,样本繁殖中”。林野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突然就觉得,希望好像不再是遥远的梦。
接下来的日子,林野和阿夏就在实验室里守着培养器。藻类繁殖得很快,从一开始的一小罐,慢慢变成了两大罐,然后是四大罐……阿夏把藻类分装到各个玻璃罐里,林野则每天带着样本去镇上的各个地方,把藻类撒在土里,撒在水里。
刚开始的时候,没什么变化。镇上的人看着林野每天忙忙碌碌,虽然没说什么,但眼神里的期待却越来越浓。林野也不着急,他记得爷爷说过,植物生长需要时间,只要耐心等,总会看到结果的。
大概过了半个月,小满突然跑到实验室,拉着林野的手就往外跑:“林野哥,你快看!发芽了!发芽了!”
林野跟着小满跑到镇上的小河边,只见原本浑浊的河水变得清澈了一些,岸边的泥土里,冒出了一点点绿色的嫩芽,像是一个个小小的绿星星。林野蹲下来,小心翼翼地摸了摸那些嫩芽,心里突然就涌起一股暖流。他抬头看向天空,发现灰雾好像比之前淡了一点,能看到一点点蓝色的影子。
“真的发芽了!”阿夏也跑了过来,看着那些嫩芽,眼睛里闪着泪光,“林野,我们成功了!”
接下来的日子,变化越来越明显。河边的嫩芽越长越高,变成了小小的树苗;镇上的土路上,长出了青草;灰雾一天比一天淡,阳光慢慢能透进来了,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有一天早上,林野醒来的时候,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欢呼声。他赶紧跑出去,只见镇上的人都站在路边,仰着头,脸上带着不敢相信的表情。林野顺着他们的目光看去,只见天空中的灰雾已经散得差不多了,露出了一片湛蓝的天,像一块洗干净的蓝布,阳光洒下来,照在青溪镇上,到处都是金灿灿的。
“蓝天!是蓝天!”阿夏跑过来,拉着林野的手,声音里满是激动,“林野,你看,世界亮起来了!”
林野看着那片蓝天,突然就想起了爷爷的话,想起了那本日记,想起了小满塞给他的向日葵种子。他从口袋里掏出那把种子,撒在路边的土里,然后蹲下来,轻轻拍了拍土:“爷爷,你看,雾散了,天亮了。”
小满跑过来,蹲在林野旁边,看着土里的种子:“林野哥,向日葵什么时候能长出来啊?”
“快了。”林野摸了摸小满的头,笑着说,“等向日葵长出来了,我们就把整个青溪镇都种满,让它变成向日葵的小镇。”
镇上的人也都围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脸上都带着笑。林野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就觉得,所谓的“灿烂盛大”,从来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灰雾散去后,能看到蓝天;是泥土里,能长出嫩芽;是身边的人,都笑着,眼里有光。
后来,青溪镇真的种满了向日葵。每到夏天,漫山遍野的向日葵都向着太阳,金灿灿的一片,像一片金色的海洋。远方的人听说了青溪镇的事,都纷纷搬来住,青溪镇慢慢变得热闹起来,有了学校,有了医院,有了商店,就像爷爷说的那样,又“活”了过来。
林野还在打理那个实验室,他把藻类样本分给了其他地方的人,教他们怎么培育,怎么净化空气。阿夏则开了个技术学校,教镇上的年轻人修太阳能板,修仪器。小满也长大了,成了镇上的小学老师,每天带着孩子们在向日葵田里奔跑,给他们讲爷爷的故事,讲灰雾时代的事,讲那些为了让世界亮起来而努力的人。
有一天,林野坐在橡树坡上,看着漫山的向日葵,手里拿着爷爷的日记。风里有向日葵的香味,阳光照在身上,暖得让人想睡觉。他想起爷爷说的“只要根还在,就不怕长不起来”,原来这根,不仅是植物的根,更是人的根,是希望的根。只要这根还在,就算经历再多的黑暗,世界也总会再次亮起,灿烂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