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延迟满足您们怎么看?
本来周末我很开心的计划在家蜗居,周五晚上发完朋友圈就切换了一个没好友的微信,然后就刷剧、买菜、买鲜花... ...。
本来一切计划的很好,就准备放空自己,可是我从周六就开始期待我的鲜花到来,等了一天,又等了一天,直到我周末蜗居生活结束,我也没有等到我想要的鲜花。
周一才开始进入工作状态一个京东的电话打来,说快递到了,现在家里有人吗?然后告诉鲜花到了,可是这个时候我已经对鲜花的到来,没有期待、没有欣喜,没有... ...。
其实这就像生活中,我现在想要的你没给到,等你想给的时候我已经不需要了。
然后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和朋友提起这件事情,朋友说:延迟满足,比及时行乐摆脱平庸。
真正聪明的人
都懂得延迟满足
她说之前《奇葩说》有一个论题:有这样一个按钮,按下能看到你的伴侣有多爱你,你会按么?
李诞说:“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段压抑欲望的历史,我们人类曾经有两种人,一种是采集文明,今天他饿了他一伸手一个果子,他当时就能快乐,但这种人被淘汰了,活下来的是我们这群不快乐的人,我们是春天种,等好几个月秋天吃,这个叫延迟满足感。”
对欲望进行推迟,除去一时的不快乐,并不会让你损失掉很多。
相反,愿意为了长期的结果延迟满足的人,他们在等待中厚积薄发,极为明智。
人生之路,可以分为两类——宽门和窄门。
宽门,就是简单模式,进去的时候很容易,但是道路越走越逼仄越晦暗。
窄门,就是硬核模式,一个进去的时候很艰难,但是道路越走越宽敞越明亮。
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对于这两条路,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但聪明的人会选择后者。
往往容易过去的路,过去后就满是障碍;靠着自己的力量艰难度过后的路,过去之后就是平坦道路。
聪明的人明白,一旦先走了容易走的那条路,就败给了自己的欲望,在自律的路上越来越远,难以回头。
追求的是“延迟”还是“满足”
很多时候,当我们听到一个道理,恰巧这条道理又被大多数人认同的时候,我们就会认为他是真理。但是这样人云亦云的盲从,会容易让我们走进一个误区,让我们逐渐模糊了事情的焦点。
其实,不管是选择服从天性做一个即时主义者,还是暂时放下自己的需求去锻炼等待的能力,最终我们的目的是要去“满足”。
而延迟这个动作的发生,则是为了让我们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实现最大的价值。
但是很多人在追求“延迟满足”的路上,就会逐渐忘记最初锻炼这项能力的目的。最后很可能就估计错了这个后果是否真的值得我们去等待。
适当的延迟满足是理智的,但是一味的去推崇,除了很可能让我们的时间变成沉没成本以外,还有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弊端。
变得越来越优柔寡断
我们为了让决策最优,不知不觉就累积了一堆备选。就好比原本想着花最少的钱,买性价比最高的产品,最后却走马观花买下了一堆单品。真的需要做出决断的时候,反而犯了选择恐惧症,迟迟难以决策。
最终只能对着自己一堆没有完成的flag清单,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然后无限期拖延,也过了劲头,反而什么都没满足。
过程感到挫败
“今年存到钱了去旅游”
“下个月发工资买个化妆品奖励一下”
“这个月要是文章爆了就给自己买个包”
“啊,今年好像都没有存到钱”
“发完工资剩下的不多欸”“文章还差得远呢”
原本“延迟满足”的最终目标是满足,但一直长期处于延迟的过程中,就会变得不快乐。
与其同时,肯能你还会质疑自己:为什么自己能力总是不能够达到?从而陷入了自我批评的漩涡中。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一直去压制自己的的话,不管是多强的意志力,都容易崩盘。
变得更加贪婪
每遇上一样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想要做的事,你都选择了压制这种想要马上得到的心情。那久而久之,延迟满足只剩下了延迟,而没有满足。
假设是教育孩子的话,对他们提出的要求都不假思索地习惯性“延迟满足”,甚至最后抛掷脑后置之不理,首先,对小孩会有打击,更有可能让他们未来反弹的欲望无限膨胀并且无法管理。
更容易被诱惑
这是上一点的延申,有的人会变得贪婪,还有人会变得更容易受到诱惑。
当对自己严格要求要“延迟满足”之后,别有用心的人就会打着让你迅速满足你的旗号诱惑你,反而更容易被下套。
就像类似风靡大学的“裸贷”一样,一旦意志不够坚定,你可能就会走进一个深渊。
过分的延迟满足,不仅不会帮助我们走向人生的巅峰,让我们变得更加理智和清心寡欲,可能还会出乎意料地让我们更容易掉进一个“认知陷阱”,和原本的目的背道而驰。
其实朋友的观点我也不是不认同,她讲的这个案例确实很能体现延迟满足,但是所有的事情都有两面性,而且每件事情对待每个人给到的效果也不一样,就像我买的鲜花,本来周六和周末我都在期待,可是这两天我没收到,过了这这个时间段,再送来我已经没有期待,也没有满足感了。作家张爱玲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了。”
就像我今天特别想吃一个菜,你告诉我明天再吃,那明天我还想吃吗?就算明天如期去吃了,我的快乐还那么痛快吗?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首先满足了生存需要、安全感、归属感等相对基本的需求,才会顺利完成社会化过程,发展出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以及自律、利他等优良品格。